【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作品鉴赏】
《泛淮》描写淮上之行,表达了作者明丽清逸的意境
陈师道三十八岁时,由徐州教授改任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教授,这次调动,是由于他私送被贬杭州的苏轼,为朝中党人上书弹劾。从此他断送了晋升的机会。按说,此番泛淮赴颍,他的心情是很不好的。但从这首五律来看,又不尽如此。
这次淮上之行,正赶上冬晴,天气本来暖和,加上初日照临,又遇退潮,顺水顺风,诗一开篇描写的旅途气象,是和平、宁静、温暖,诗人的心情也是畅适的。次联“鸟飞”、“人语”,更是一幅江淮水国图。鸟飞碧云中,与云彩共映于淮水,犹如在水中飞翔。“鸟飞云水里”五字,不仅说尽顺水行舟,水天一色的景致,而且令读者感到诗人那种鸟飞鱼跃的自得之趣,形成了一种明丽清逸的意境。对句“人语橹声中”,更饶佳趣。诗人高坐船上,橹声哑哑,人语嘈杂。本来局促的小船,寂寞的旅行,因此平添了无限意趣。这一联,上句绘形,富于画意;下句写声,富于人情。两相融合,使诗情从第一联的温暖畅适变得更加明丽开朗。
颈联转出心情,仍是因景见情手法。“平野容回顾”,说楚地平阔,四野无山,使诗人得以伸展视线,回顾故乡彭城(徐州)。乡愁淡淡,尽在一顾之中。一个“容”字,下得极好。这里虽非故土,但平野亦自多情,容他恣意回望。对句“无山会有终”,说江淮平原虽然“无山”,好像没有林泉胜景,但他必将有终老故乡之日,不至于毕生奔走天涯。十字写回顾之情,终老之愿,总是从“平野”、“无山”的眼前景逗出,句句不离泛淮所见。
一点淡淡的乡愁,一缕终老的心愿,刚刚给画面投上一小片阴云,马上又被一声长啸驱开了。“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作者坦荡的胸怀,驱散了薄雾轻愁。他靠着船桅,吟啸自得,心地顿宽,自有一种超迈的逸气。如此心境,如此风光,正可任情吟啸,不必计较诗句的工拙了。
《泛淮》写作者坐在船上,一路旅途风景,表达作者和平、宁静及温暖畅适的心情
这首诗从风和日暖一路写来,便有一股温暖平顺之气;到“鸟飞”、“人语”,更有一种怡然之乐,颈联偶然点了一下乡愁及平生之愿,也随即排遣。表面上,这位失意而执着的诗人,对仕途坎坷已是欣然自适,毫无遗憾的了。其实不然。诗人那种不平之气,全在尾联一个“聊”字中透出。聊,姑且之意。原来,于朝中小人的中伤,他终究未能完全置之度外;只是“姑且”以旷达超迈之气,驱散心头的浊雾。但他既说“姑且”,一肚皮不平之意自在言外。
所以说,诗情是在“聊自逸”的反面。他并非完全忘情,而是站得高人一头,不作苦涩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过人的修养,也可窥见他写诗时深刻的构思。这首诗所写水上风光,固然鲜明清丽;写不平静的情怀,也十分含蓄。其运思之幽深,意境之超脱,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美。陈师道的诗,好在一个深字。其心与神俱,排遣俗虑之处,有一种傲岸之气激荡于字里行间。这首诗正是《后山集》中洗净陈言,淡远有致的佳作。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诗情画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