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作品鉴赏】
《泊自沙渡》通过描写诗人独自乘船,傍晚时分停泊在白沙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念家和亡国之痛的感情
“日暮”二句交代泊船的时间和地点,作者乘坐一只小船,傍晚时分停泊在白沙渡。“片帆,船上张的布幔,利用风力,推着船向前驶。苏东坡就有”长风送客添帆腹“的诗句。开船张帆,停船落帆。“暝烟”,晚烟,所谓暮色苍然,是”日暮“的点染之笔。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鸥”是水鸟,“渚”是水中陆地,“泊”是船停下来。《列子·黄帝》说海上有个好鸥鸟的人,日从鸥鸟游,鸥鸟越来越多,随后想捕捉它给父亲玩,它们就舞而不下。这个故事表明:人无机心,可以与鸥鸟相狎。作者正是这样的人。又从鸥鸟游者,其人必置身江湖之上,而不以爵禄自縻,于此也暗示了不仕元朝的意思。月在天上,影落船中,就好像是被作者邀来同眠似的。把第三四句分别与王安石《题舫子》的“眠分黄犊草”,李白《月下独酌》其一的“举杯邀明月”对比一下,显然比源于彼,而又自具熔锤。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渔舟”,就是作者乘坐的那只小船,从船上见到了别处的灯光。“湍”,急流,声音壮猛。韩愈有这么几句描绘滩声的诗:“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大概急湍的声响与此仿佛,作者在枕上自然会被它搅得不能入睡。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泊自沙渡》诗人痛悼国亡,对新朝极为反感,表达了念家和亡国之痛
第六句“客枕”,表明作者离开了自己的家,第七句便点出“离怀”二字。“无奈”,无可奈何。这时作者正在想家,意不自得,可又偏偏听到杜鹃叫,似乎在劝人不如归去,这不更添人愁思么?“听啼鹃”,还有深刻的寓意。相传杜鹃是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结合作者的身世,他的怀念故国之情,不是可以从这里想象得之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他“黍离麦秀,抱痛至深,而无一语怼及新朝”。其实,他既痛悼国亡,就必然对新朝有反感,只是为了免招祸害,把话说得十分含蓄,令人不易看出来而已。 苏东坡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真山民这首诗就是可以入画的,也是人夺天工,意味清新的。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幅画师画不出的图画。画面是:作者坐着小船,晚烟中停在渡口,与白鸥分渚而泊,同明月共船而眠,别处见灯光,湍声喧枕边:这是多么好的自然风光,给了作者美的享受。可是他离开了家,不免为此生愁,再听到不如归去的杜鹃声,更令人难堪。可以说,上六句写景,景中有情,表示了作者与众异趣,不仕元朝的气节。下二句言情,下二句言情,情附景出,并寓有深意,表示了作者念家和亡国之痛。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此诗有之。正因为这样,在作者即得于心,在读者就能会以意了。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此联前两个分句中的“浅浅”、“弯弯”、“甜甜”、“闪闪”四处叠字的运用,不仅自然生动,而且音韵和谐,这无疑对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