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木兰花慢

朝代:宋代     作者:李洪

占西风早处。一番雨、一番秋。记故园斜阳。去年今日,落叶林幽,悲歌几回。激烈寄疏狂。酒令与诗筹。遗恨清商,易改多情,紫燕难留。
嗟休。触绪茧丝,抽旧事,续何由奈。予怀渺渺,羁愁郁郁,归梦悠悠。生平不如老杜,便如他漂泊之风流。寄语庭柯径菊,甚时得棹孤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烟圈里ら全是你的身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李洪
李洪,[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中前后在世。工诗。历知温州、藤州。其馀事迹均不详。洪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仅存芸庵类稿六卷,《四库总目》不及十之三四。其诗时露警秀,七律尤工。...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这古诗好古老

网友 (_少爷涐超赞つ 的原文1

占西风早处,写到我心里了

网友 烟圈里ら纯杰的爱恋 的原文1

生平不如老杜,便如他漂泊之风流,这句妙不可言

网友 花开花谢。 的原文1

激烈寄疏狂,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网友 冰公主 的原文1

古诗作者大都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洞悉,对抒发的情感有真切的体会和深沉的感受,不作无病呻吟。对场景的描写,要观察细致、深入,有过人的直觉力,方能抓住特征,形成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寥寥十字,用大写意的手法,呈现边塞风光的图景,意境高远、宏阔。

网友 据为己有 的原文1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网友 随便 的原文1

吟唱得相当清雅动人。文笔优美,音律和谐,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两个三言句的对偶又十分精彩,

触绪茧丝,抽旧事,续何由奈,我最喜欢这句

网友 天师钟馗 的原文1

予怀渺渺,_愁郁郁,归梦悠悠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啭裑、已陌甡... 的原文1

酒令与诗筹,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

网友 梦ー瘢〃舂呿舂ㄡ囬 的原文1

遗恨清商,易改多情,紫燕难留,这句读来饶有兴趣,品味十足。

网友 原来~路灯也是那么美 的原文1

去年今日,落叶林幽,悲歌几回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寄语庭柯径菊,甚时得棹孤舟意境太深了

网友 ∝旅人ゝ 的原文1

记故园斜阳文辞典雅,飘逸洒脱,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网友 非主流(∥?)啥玩意︾ 的原文1

词通俗易懂,且切题、切情、切时。不失为佳作。

网友 沵的笑眸 的原文1

以致撰联者所要表述的主题更加鲜明,所要刻画的人物更加丰满。

网友 〆问君能有几多愁 的原文1

好诗

网友 好运常在 的原文1

此律虽没有深奥的文字、华丽之辞藻,但亮在言淺意深,且深具感染力。一般普罗大众也都看得懂,更易引起共鸣。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吧!以上这点就是我推介此律的最大因素。朋友们!当您读完全诗后,或许您也会感染到一股淡淡的惆怅之味,久久不去吧!

网友 你是我心上的一道疤, 的原文1

一番雨、一番秋经典语句,必须收藏!

网友 后来你对我说 的原文1

诗的好坏,不在于思想性的高低,而在于是否发自真情,以及这种出自真情的吟唱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境界高的诗更容易受到读者的欢迎,是好诗无容置疑,但境界这个概念,空泛得很,有些诗,你很难界定或比较其

网友 没、那么简单 的原文1

好,点个赞!

【李洪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