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你是我戒不掉的毒】”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雁南归,声声鸣叫,使人断肠的鸣声消失在布着丝丝残云的碧空中。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垂直地升起了一缕炉烟。在微微烛光的映照下她头上插戴着明亮的凤钗,凤钗上所装饰的人胜首饰那么轻巧。
一夜凄凄角声把晓色催来,看晓漏已是黎明时分,斗转星横,天将破晓。转眼天光大亮,报春的花儿想是开放了吧。但是时在早春,西风还余威阵阵,花儿仍然受到料峭春寒的威胁,那有心思出来争春!
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归鸿:这里指春天北归的大雁。碧:青绿色。
⑶背窗:身后的窗子。
⑷凤钗: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因其形如凤,故名。人胜:剪成人形的首饰。《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人、胜:皆古人于人日所戴饰物,始于晋唐。
⑹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此处含有敌兵南逼之意。晓漏:拂晓时的滴漏。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⑺牛斗:与斗、牛同。两个星宿名。

【作品鉴赏】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描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和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此词起首二句寓有飘零异地之感。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几乎成了唐宋词的一条共同规律。然而随着词人处境、心情的不同,也能写出不同的特色。“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一句以声音与颜色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那嘹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此刻的情绪自然是怅然若失。稍顷,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雪花与香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炉州”下着一“立”字,形象更为鲜明,似乎室内空气完全静止了,香烟垂直上升,纹丝不动。这首词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一个转移的过程,但这一切都是通过景物的变换和情绪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抒发了词人彻夜不眠的苦况,刻画了通宵不寐的神态

从“残石碧”到“凤钗明”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宝以至枕边,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过片二句中的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着“催”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反映了词人彻夜不眠的苦况。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云:“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牵金井。”细节虽不同,手法正相似。它们都是通过客观景物的色彩、声响和动态,表现主人翁通宵不寐的神态。所不同的是用词乃写男女临别之夜的辗转不安,李词则写客居外地的惆怅情怀。周词风格较为妍艳,李词风格较为沉郁。此词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淡永。宋人张端义谓易安词“皆以寻常语度人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人调者难”〔《贵耳集》卷上〕。构成淡永的因素大约有三:一是格词轻灵而感情深挚;二是语言浅谈而意味隽永;三是细节丰富而不痴肥。仔细玩索,当能得其崖略。(《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杜1988年4月出版)。

【名家点评】
潘君昭《读〈菩萨蛮〉》:这首词是写作者南渡后,在异乡度过人日(正月初七日)的景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思乡念人之情。下片写次日晨景。远处的号角声催开了晨幕,铜漏也表明已到拂晓时分,曙光布满楚天。这是作者从睡梦中醒来以后的情景……“回”字形容黑夜逝去,晓色方开的光景。结尾两句,描写在晨光之下,倚楼远眺,但觉西风劲吹,春寒料峭,四周萧然,百花不发,这里不仅指景色,也是呼应首句,暗喻南渡以后小王朝偏安不振的局面;一年尹始,在寒凝大地的氛围中,作者联想到国事和自身遭遇,心情格外沉重。(《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4月出版)
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此词与在异乡过人日(正月初七日)的情景。上片首句写鸿雁归来,声断碧云。情景抒情,寄寓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一二句写室内外之景,暗写主人公目送鸿雁,愁对炉烟。三四句则借饰物写人,表现节日的特点,并点出已由白昼转入夜晚。下片一二句写由黑夜转到黎明,以听号角,见曙色,暗示抒情主人公未能安眠。三四句写早春还寒的时令,又暗写人物心情、寓情人景,并与首句j呼应。全词着力渲染凄凉的环境气氛,并通过时间的推移,抒写深切的乡关之思,表达飘泊异乡的悲苦心情,虽无一个愁字,却处处写愁,含蓄深沉。(巴蜀书社1988年10月出版)
唐玲玲:……“背窗”是北面的窗,象征着阴暗;“炉烟直”,以寻常的景象写出人日那天无风无雨,在这春日的黄昏里,风停烟直,残雪飘零,大地上如此宁静,而碧空中的“归鸿声断”,虽然打破了大自然的沉寂,但配以片片残云微雪,这样,构成了早春时节环境气氛的阴冷惨淡。李清照把人物置身于这样的大空间的范围中,然后再深人一个层次来展现人物的动态和心理活动。“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笔端转人对深夜的闺中人物的探索。“烛底”是夜深了,而这夜晚的一切,毫无春意,冷冷清清,在微弱的烛光底下,头上戴的钗头凤特别明亮、人胜首饰也那么轻巧,而闺中人却在春寒料峭的寂静深夜、在孤雁啼鸣声中、在冷清寂寥的特定环境里,格外孤单;烛光下的艳妆,不能消除内心的惆怅寂寞。宋无名氏《撷芳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对钗头凤的着意刻画,更加衬托出她孤独无依的心境。这时候的时空描写,是从薄暮到深夜的转移。艺术语言的精确优美,在这首词中也令人叹为观止。“断”、“落”、“催”、“回”等词语在同中所显现的功力,起到了人工天巧的艺术效果。“断”字反映碧空的广阔,雁声的凄厉;“落”字显示环境的轻蒙宁静;“催”字、“回”字是表现时间的转移;“看”字表达心灵的动荡;“留”字传达人物对春寒的感受。词中用字,十分贴切地呈现了人物的细腻感情。李清照以准确精美的词语,描写人物的心灵世界的细微变化,使词章蕴含的诗意更加浓郁,更加传神。(《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9月出版)
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词,从语言、意境、风格上来看,当是李清照南渡之初的作品,不似有人所说“年轻玩赏之兴很浓时”的作品,其中更无“童心跃然”。上阕写初春室内外的凄清景象以及词人夜不能寐的生活情景,下阕写黎明时天上地上的景象以及词人沉寂惆怅的生活情景。全词从傍晚到深夜,以至天亮,从寥廓的天空到狭小的居室,以至枕边,描写细腻,错落精致,情景交融,境界开阔,语意深婉,一波三折,表现了女词人南渡后在凄清岑寂的环境下的沉寂惆怅之情和寂寞乡思之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刘瑜《李清照全词》:上片,写黄昏室内外的景象及女主人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时室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此词,充分体现了婉约派词的艺术风格,即委婉、含蓄。词的本旨是写女主人公对故国乡关的深情怀念,但全词共44个字,不着“愁”、“恨”、“思”、“念”、“故乡”一字,而把绵绵的乡国之愁蕴蓄在所写的景象和人物的艺术形象之中,真是浑涵得奇。其意境深邃、幽邈。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此词,不假雕饰,纯用白描手法。在时间上,先写黄昏,次写夜晚,后写早晨;在空间上先写室外,次写室内,后又写室外,结构井然。层层布景,铺叙委婉。词旨婉约,局法井序,意境幽远,此词乃属怀乡佳制。(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花花世界//* 的原文1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网友 ゝ久违的温柔 的原文1

烛底凤钗明太美妙了

网友 、欲哭无泪 的原文1

我喜欢;风景、心境、风格,我喜欢。

网友 个寂寞旳兲 的原文1

洋洋洒洒,词义委婉,缠绵动人,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用词考究,表达意境完美无瑕,

网友 自然而然 的原文1

钗头人胜轻我要背下来。

网友 沉沦你眼眸╮ 的原文1

读这样的诗,作者的豪情与锐气,会激励着每一个读者。而高山仰止,游历者身上也一定洋溢着登上峰高极顶的那一份快意。

背窗雪落炉烟直good

网友 不必要哭泣# 的原文1

西风留旧寒怎么写出来的

归鸿声断残云碧我就会这句

网友 安静的、窒息 的原文1

角声催晓漏真是让我感叹啊!

曙色回牛斗,这句妙不可言

春意看花难,我超喜欢

网友 别了秋,忘记那容颜 的原文1

简短精炼,言简意。对仗押韵,对称均衡。比兴手法,形象思维。语言贴切,情感真挚。谋求创新,新颖别致。志存高远,启迪智慧。

网友 ═從蕶鐦始. 的原文1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上阙作者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大肆铺叙、渲染对家的牵挂。不惜笔墨层层递进,把家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整个铺叙过程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句句写家而不着一个家字。令人信服。整阙描写的是一个具体的家,是个案。作者通过对家的铺叙为下阙埋下伏笔。而作者诗中所指的家是由千千万万个这样具体的家组成的一个中华大家。从以下诗句中我们来慢慢品读:

网友 安静的、窒息 的原文1

我要努力,也写一首好诗

网友 疼不在乎ツ 的原文1

好 不错,哈哈

网友 用微笑、帶濄 的原文1

清新柔美、婉约细致!遥祝愉快!

【李清照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