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最早的以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作品鉴赏】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通篇言愁,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名家点评】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别名:辛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一颗心只为你 的原文1

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网友 斷線de鋼琴 的原文1

上片词人写景,一出手将我们带入"晴雨江风吹万里,云鹤怡怩追洗礼"两句,江风习习,风景宜人,使人看到雨后日出晴空万里美丽景象,这一雨一晴,也让天边的云鹤在万里江天上,翩翩起舞,嘻气追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不由使人倍感人与鸟对自然的向往。更应了张志和(渔歌子)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另类感受。"洗礼"一词,在人们的现实中,一用于西方教堂,二用于大自然。前者为宗教,后者为自然。中国人千百年来都信奉大自然的洗礼。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这句意境把握的太好了,不服不行啊!

网友 ╭⌒ゝ1颗心 的原文1

字句也不多,均简短精炼,却能描述动人的场景,抒发深切的情感,表达独到的见解,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和鉴赏的空间。诗词正因为简短,促使作者必须反复推敲、琢磨,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因此,不少诗词名作,其遣字用词,极为妥贴、精致,令人拍案叫绝。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诗词唯其简短精炼,读之朗朗上口,也便于背诵、记忆和流传。

网友 ▂满足╮ 的原文1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有木简短一点的赏析

网友 不想懂爱゛ 的原文1

纵观全联,笔为情动,景为情生,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我最喜欢这句

网友 |▍是不是你还爱莪 的原文1

且载图明示。笔锋遒劲,语句铿锵。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如作者亲临,真实生动,很有现场感!

网友 青春期盛花╮ 的原文1

能营造出一种艺术氛围、艺术境界,能给人以审美体验。这是各种艺术作品共性的要求。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句读来饶有兴趣,品味十足。

网友 你是我的白菜 的原文1

欢迎诗友,请茶。以文字为桥,交流快乐。

网友 如何忘了你. 的原文1

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辛弃疾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