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齐天乐

朝代:宋代     作者:周密

曲屏遮断行云梦,西楼怕听疏雨。研冻凝华,香寒散雾,呵笔慵题新句。长安倦旋。叹衣染尘痕,镜添秋缕。过尽飞鸿,锦笺谁为寄愁去。
箫台应是怨别,晓寒梳洗懒,依旧眉妩。酒滴炉香,花围坐暖,闲却珠EC64钿柱。芳心谩语。恨柳外游缰,系情何许。暗卜归期,细将梅蕊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祭奠。”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周密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宋宝祐(12...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亲爱有多爱。 的原文1

好诗!大气磅礴!

网友 开不了口 的原文1

酒滴炉香,花围坐暖,闲却珠EC64钿柱文辞典雅,飘逸洒脱,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网友 只淡不断 的原文1

暗卜归期,细将梅蕊数,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

网友 在我掌纹中立身定命 的原文1

读起来声调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有致,犹如珠落玉盘,极富韵律美和艺术美。格律诗词作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除了追求文学共性的情感美、意境美、文字美、构思美、趣味美之外,其精致的格式、优美的韵律、凝炼的文辞和深邃的蕴含,更为广大诗家津津乐道,也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为格律诗词是数千年来经过无数人、无数次的探索、改进、创新,不断

联家采用了自对、叠字、复辞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得联语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动,全联更加出彩。

网友 无言以对 的原文1

过尽飞鸿,锦笺谁为寄愁去什么意思?有知道的吗?

网友 前路莫无知己- 的原文1

词好,评好,鉴赏更好。

网友 蒲公英的半海 的原文1

读题目,就知道此诗来得真适时,或许就是为南海争端、东海保钓之近期国土纷争事件接连发生有所感悟有所愤慨而吟唱的,但却不知道这涂运桥会把一首游览诗吟唱得这么痛快、这么豪爽、这么激荡国人的情志与胸臆。要说一说这首七律的豪放气魄与精彩文笔如何地首屈一指,还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说得透彻之事,这里只择紧要之处作一番解读吧。

网友 宠辱不惊 的原文1

恨柳外游缰,系情何许,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网友 泪、无休止 的原文1

这古诗好古老

网友 ↘《凄_美》 的原文1

这一警句有多气魄有多雄浑有多激励人心的话,你想一想毛泽东那一句“残阳如血”的意象,再想一想中国古代“夸父

网友 撕扯伱の創傷 的原文1

清晰雅致,韵味无穷,就如名字一样,琴声悠扬,文字婉致。

网友 无休无止 的原文1

箫台应是怨别,晓寒梳洗懒,依旧眉妩文笔犀利,诙谐耐人寻味。

网友 -我恨我痴心 的原文1

长安倦旋意境太深了

网友 言犹在耳 的原文1

芳心谩语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网友 丶僅有的幸福 的原文1

把游子思家由无形的思念变为有形的牵挂和想往。把思家的情感推向极致。令人魂牵梦萦欲罢不能。

网友 祭奠。 的原文1

曲屏遮断行云梦,西楼怕听疏雨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逃离回忆 的原文1

叹衣染尘痕,镜添秋缕,完美

网友 一个白痴型的人类。 的原文1

研冻凝华,香寒散雾,呵笔慵题新句,这句妙不可言

【周密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