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金缕曲(寿缪守)

朝代:宋代     作者:刘辰翁

秋老寒香圃。自春来、桔槔闲了,去天尺五。陌上踏歌来何暮,收得黄云如土。但稽首、福星初度。不是使君人间佛,甚今朝、欲雨今朝雨。持寿酒,为公舞。
虎头画手谁堪许。写天人、方瞳红颊,共宾笑语。卫戟连营三千士,簇簇满城箫鼓。早恐是、留公不住。飞去翩翩嫌白鹭,算年来、稀姓多登府。祝千岁,奉明主。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吢,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小米粥 的原文1

但稽首、福星初度经典语句,必须收藏!

网友 心、归何方 的原文1

写天人、方瞳红颊,共宾笑语,如作者亲临,真实生动,很有现场感!

网友 若如初见 的原文1

不错呀。。看起来。。

网友 我不舍得 的原文1

让作者心头郁悒、感慨万千,默默地以往事只能回味来作结。

这首词通俗易懂,读后使人振奋,胸襟开阔,值得学习推荐。

网友 流年割容颜※ 的原文1

诗人一下笔就不同凡响,“弹痕”二字先把人带进一个具体的实在的叙述场景,似乎那地方硝烟还在,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就可以浮现一个昔日战场的遗迹

网友 每天快乐一点 的原文1

卫戟连营三千士,簇簇满城箫鼓,这句读来饶有兴趣,品味十足。

网友 》:独侽孒♂铭﹏゛ 的原文1

联家采用了自对、叠字、复辞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得联语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动,全联更加出彩。

网友 ℡超&禧歡ζ 的原文1

简短精炼,言简意。对仗押韵,对称均衡。比兴手法,形象思维。语言贴切,情感真挚。谋求创新,新颖别致。志存高远,启迪智慧。

网友 然后、那 的原文1

虎头画手谁堪许,文辞典雅,情景交融,意蕴飘逸,温婉凄清,词和韵美。

网友 对你痴痴醉醉 的原文1

吟唱得相当清雅动人。文笔优美,音律和谐,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两个三言句的对偶又十分精彩,

网友 伊水 的原文1

不是使君人间佛,甚今朝、欲雨今朝雨文笔犀利,诙谐耐人寻味。

网友 三国的黎明 的原文1

祝千岁,奉明主,尼玛,太赞了

网友 掩饰﹏伤痛` 的原文1

此联前两个分句中的“浅浅”、“弯弯”、“甜甜”、“闪闪”四处叠字的运用,不仅自然生动,而且音韵和谐,这无疑对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网友 哭也要有君子的风度 的原文1

陌上踏歌来何暮,收得黄云如土,写到我心里了

网友 红颜为谁美 的原文1

飞去翩翩嫌白鹭,算年来、稀姓多登府,我最喜欢这句

秋老寒香圃辞工韵美,立意优雅。

网友 白衣宝宝 的原文1

持寿酒,为公舞直抒胸意,文笔精炼,词句工整。

网友 有所谓你爱谁、 的原文1

很精练的品评,老诗新意,尽发乎于肺腑。

网友 你定 的原文1

早恐是、留公不住,这句意境把握的太好了,不服不行啊!

网友 a1没那么简单 的原文1

清新柔美、婉约细致!遥祝愉快!

网友 記憶是一座橋° 的原文1

自春来、桔槔闲了,去天尺五,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刘辰翁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