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法曲献仙音(寿云谷谢秘撰)

朝代:宋代     作者:陈允平

风F3EA晴暄,昼桐阴早,燕阁新香时度。沁月楼台,带山城郭,西湖翠娇红妩。甚爱此闲中趣,寻盟旧鸥鹭。共容与。
倚兰干、静看飞絮。吟啸里,帘卷暖烟霁雨。向一碧玻璃,几东风、呼棹来去。秀玉芳兰,伴丝簧、庭院笑语。渐梅霖清润,喜近槐扉初暑。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kobe菲菲”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陈允平
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生卒年不详,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看透了yi切╮ 的原文1

吟啸里,帘卷暖烟霁雨文笔犀利,诙谐耐人寻味。

网友 浪郎 的原文1

而用韵、用声的讲究,只是处于较次的地位。本人非不懂诗韵,相反,自有一套比《平水韵》更严格,因而更和谐的诗韵(参考了保留很多古音韵的广州话自编),只是尚未成熟,从不示人。如有谙熟各地方言的行家里手,愿与一起探讨,从而总结出一套既符合普通话音韵特点,又与众多方言尽可能适应的新诗韵,则是不负诗坛盛世,“齐为梦圆多出力”。

网友 吢碎ゞ是太傻 的原文1

反问:加强语气。

网友 我还唱那首歌。 的原文1

网友 叶落归根 的原文1

这一警句有多气魄有多雄浑有多激励人心的话,你想一想毛泽东那一句“残阳如血”的意象,再想一想中国古代“夸父

网友 至少还有你 的原文1

甚爱此闲中趣,寻盟旧鸥鹭怎么写出来的

网友 天堂不寂寞 的原文1

秀玉芳兰,伴丝簧、庭院笑语,文辞典雅,情景交融,意蕴飘逸,温婉凄清,词和韵美。

网友 兵慌马乱 的原文1

用笔自然,简洁入味;

网友 没、那么简单 的原文1

我说的是名句

网友 风中找感觉 的原文1

向一碧玻璃,几东风、呼棹来去直抒胸意,文笔精炼,词句工整。

网友 记住你的温柔 的原文1

共容与,完美

网友 话未道尽 的原文1

此诗很好!

网友 不复返的恋爱 的原文1

上片词人写景,一出手将我们带入"晴雨江风吹万里,云鹤怡怩追洗礼"两句,江风习习,风景宜人,使人看到雨后日出晴空万里美丽景象,这一雨一晴,也让天边的云鹤在万里江天上,翩翩起舞,嘻气追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不由使人倍感人与鸟对自然的向往。更应了张志和(渔歌子)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另类感受。"洗礼"一词,在人们的现实中,一用于西方教堂,二用于大自然。前者为宗教,后者为自然。中国人千百年来都信奉大自然的洗礼。

网友 孤岛惊魂 的原文1

渐梅霖清润,喜近槐扉初暑,如作者亲临,真实生动,很有现场感!

网友 给不了你的幸福、 的原文1

联家采用了自对、叠字、复辞等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得联语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动,全联更加出彩。

网友 つ温存记忆 的原文1

风F3EA晴暄,昼桐阴早,燕阁新香时度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咎由自取 的原文1

倚兰干、静看飞絮什么意思?有知道的吗?

网友 矫情羙奴: 的原文1

全诗语言冲淡自然,颇有山水田园诗的妙致。

网友 无休止的贪婪 的原文1

沁月楼台,带山城郭,西湖翠娇红妩,我超喜欢

【陈允平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