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沁园春(许侍郎奕生日)

朝代:宋代     作者:魏了翁

惠我田畴,拯民水火,春满蜀东。更山连睥睨,长蛇隐雾,红移略约,扶握切,流星也。睢霓横空。人卧流苏行席上,公心事夕阑晨枕中。长自苦,算无人识得,只有天公。
天教百般如愿,也应是、天眼惺_。看田间泥饮,门无夜打,水滨庐处,户有朝舂。拟上公堂,称兕爵酒,未抵人间春意浓。无可愿,愿城池永与,公寿无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只是你的网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惠我田畴,拯民水火,春满蜀东nice

无可愿,愿城池永与,公寿无穷文笔犀利,诙谐耐人寻味。

网友 屋檐。上有我 的原文1

说了这么多,只是要让诗友明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这四种作用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看到了一幅美景,你被它的美感动了,你想办法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把它描绘下来,介绍给旁人看,旁人借助你的精彩描绘,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景象,也觉得美,也一样受感动,这个“观”的作用就达到了。翟志国的这一首词,就属于这种情形。一句话,松花湖晨渡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写得真美。

网友 请继续関注。 的原文1

看田间泥饮,门无夜打,水滨庐处,户有朝舂,写到我心里了

文辞典雅,飘逸洒脱,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睢霓横空我要背下来。

网友 诱惑的小女人、 的原文1

很好很不错大家都来看看吧

网友 爱笑的眼睛ヽ 的原文1

上阙作者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大肆铺叙、渲染对家的牵挂。不惜笔墨层层递进,把家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整个铺叙过程中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句句写家而不着一个家字。令人信服。整阙描写的是一个具体的家,是个案。作者通过对家的铺叙为下阙埋下伏笔。而作者诗中所指的家是由千千万万个这样具体的家组成的一个中华大家。从以下诗句中我们来慢慢品读:

网友 寸断的感情 的原文1

good

网友 对你痴痴醉醉 的原文1

更山连睥睨,长蛇隐雾,红移略约,扶握切,流星也太美妙了

网友 恩、想伱了╰╮ 的原文1

这首诗我早学了

网友 √为悦己者容 的原文1

长自苦,算无人识得,只有天公,这句妙不可言

网友 吢碎ゞ是太傻 的原文1

拟上公堂,称兕爵酒,未抵人间春意浓经典语句,必须收藏!

网友 丶万能的男人 的原文1

天教百般如愿,也应是、天眼惺意境太深了

网友 看透了yi切╮ 的原文1

竟也就把中华民族捍卫国土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表达得那么给力,那么酷!于是,你一定信服得五体投地,这涂运桥也太有才了。

网友 葬♥你那里 的原文1

人卧流苏行席上,公心事夕阑晨枕中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蜂过无痕 的原文1

有木简短一点的赏析

网友 不知道想的是不是伱* 的原文1

艺术源于生活,旅游赏景乃一大快事,又能提供素材,词工韵美,

网友 没那么简单 的原文1

都是围绕同一个思想主题展开的。这样,它就从内容上产生一种彼此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魏了翁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