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宋代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空洞的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空将降瑞雪,湖面上阴云密布;层叠的楼台与青山,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我漫步山中,溪水清清,直见水底的石块,游鱼来往,历历可数;幽深的树林没个人迹,只听到鸟儿喧闹相呼。今天是腊日,我不在家陪着妻子儿女,说是去寻访僧人,其实也为的是自乐自娱。僧人的禅房坐落何处?喏,就在那宝云山前,小道狭窄,弯弯曲曲。孤山独自耸立,有谁肯在这里结庐?只有僧人,道行深厚,与山相傍护。到了,那纸窗,那竹屋,幽深而又暖和,惠勤与惠思,裹着僧衣,正在蒲团上打坐。天寒路远,仆夫催着回家,告别时,还未到黄昏日暮。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树木都笼罩着烟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鹘,在佛塔上空盘旋回互。这次出游虽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着快乐。回到家中,神思恍惚,真像是刚从梦中醒来,那山中状况还历历在目。我急忙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恐怕稍有延迟,那清丽的景色便从脑海中消失,再也难以描摹。
 注释
⑴腊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十二月一日,有的说是十二月八日。孤山:在杭州西湖。惠勤、惠思:均为余杭人,善诗。
⑵明灭:依稀模糊,似有若无。忽隐忽现。形容楼台山峦。
⑶鸟相呼:一作“鸟自呼”,言鸟相和而鸣,如自呼名字。
⑷名:名义上。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和尚。
⑸宝云山:在西湖北面,有宝云寺。
⑹团蒲(pú):即蒲团,和尚坐禅的用具。
⑺晡(bū):申时,黄昏之前。
⑻云木合,云和树迷蒙成为一片。
⑼野鹘:属鸷鸟类,飞翔迅疾。浮图:佛塔。
⑽怳(huǎng),恍惚。遽遽(jù):惊动貌。
⑾亡逋(bū):逃亡者。
【作品鉴赏】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苏轼分入山和出山两个片断来写,描绘孤山幽旷的景色
这首诗分入山和出山两个片断来写,而以访惠勤、惠思贯穿连缀。
首起点出时间地点。二僧结庐孤山,孤山在西湖边,所以诗从西湖展开,说自己在一个昏沉欲雪的日子出行,见到西湖上空满积着阴云,低低地压着湖面,西湖边上的楼台与重重叠叠的青山,笼罩在烟雾之中,若有若无。这样,抓住气候特点,略加点染,展现了一幅光线黯淡的水墨图,朦朦胧胧。接着,诗人眼光从远处拉回,写近处山中,水流清浅,人迹不到,只有鸟儿啁哳宛啭。虽是近景,因为极静,又显出了山的幽深。同时水清、无人,又与节令、气候相关。
以下诗入题,写访僧。先写未见僧人所居时,说明自己腊日不和妻子儿女团聚,特地入山访僧,是为了陶冶性情,自我娱乐。僧人住在山中,山路盘曲纡回,正是自己想去的地方。“纸窗”二句,写见到僧人所居后。僧人所居只是纸窗竹屋,僧人则拥褐而坐。轻轻点染,写出景物的幽旷与僧人淡泊的生活,揭示了僧人高尚的品藻;诗人访僧的经过,与僧人的交谈,就隐藏在会心之处,不写而写了出来;同时,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苏轼写出僧人淡泊的生活,揭示僧人高尚的品德,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天寒”句起写回程。天寒路远,所以天未晚就回家。不说是自己要回去,而说是由于僮仆相催,又点出自己与二僧谈得很投机,依依不舍。出山一看,只见云木回合,野鹘盘旋在佛塔之上。云木合,说雪意更浓,垂暮光线更昏暗,树木隐在迷雾之中;野鹘盘空,又在迷离之中点染一二清晰之景,使画面饶有深趣。这一景色,与起首四句相呼应而不重复。
结末四句,写到家后的感受。“欢有余”应接前“实自娱”而来,说明不虚此行,游之乐及游之情都表达了出来,自己的人生观及僧人的清净无为也得到了再次肯定。而火急作诗,更加深了自己的欢快感。“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不仅写了自己的心情,也是苏轼文学创作观形象的表达。苏轼作诗强调敏捷的观察力及翔实的表达能力,善于捕捉一瞬间的情感与景物,这首诗也正体现出他的创作特色,从各个角度描绘出景与情所具有的独特的诗情画意。
此诗的用韵也显示了苏轼诗娴熟的技巧。诗除了少数几句隔句用韵外,通首一韵到底,音节畅美自然。清纪昀批说:“忽叠韵,忽隔句韵,音节之妙,动合天然,不容凑拍,其源出于古乐府。”其中“孥”、“遽”等字都是险韵,尤为难得。
【名家评价】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此诗惟“孥”字、“蒲”字二韵艰涩,而公三叠之。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结句“清景”二字,一篇之大旨。云雪楼台远望之景,水清林深;近接之景,未至其居。见盘纡之山路,既造其屋,有坐睡之蒲团,至於仆夫整驾,回望云山,寒日将晡,宛然入画。“野鹘”句於分明处写出迷离,正与起五句相对照,语语清景,亦语语自娱,而道人有道之处,已於言外得之。栩栩欲仙,何必涤笔於冰瓯雪碗。
清·纪昀《纪评苏诗》:忽叠韵,忽隔句韵,音节之妙,动合天然,不容凑泊。
清·王文诰《苏海识余》:《腊日游孤山》诗后半句法,无处可学,直如如来丈六金身,忽于虚空变现,公亦不自觉其然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神妙。
清·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从未入山至入山,写景逼真。“孤山”二句接法妙绝,二语自写开合,亦以字面错综复出生姿。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清景如画。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一爱到底 的原文1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棒棒哒

网友 梦醉红颜 的原文1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这句妙不可言

网友 不想长大 的原文1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完美

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盼燕归,感动中,,,,

实属寻常。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对子,既对且工,炉火纯青,天衣无缝,至真至美。

网友 失心腐骨 的原文1

我要背下来。

网友 季末的寂寞 的原文1

直抒胸意,文笔精炼,词句工整

网友 残花飞舞 的原文1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怎么写出来的

读题目,就知道此诗来得真适时,或许就是为南海争端、东海保钓之近期国土纷争事件接连发生有所感悟有所愤慨而吟唱的,但却不知道这涂运桥会把一首游览诗吟唱得这么痛快、这么豪爽、这么激荡国人的情志与胸臆。要说一说这首七律的豪放气魄与精彩文笔如何地首屈一指,还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说得透彻之事,这里只择紧要之处作一番解读吧。

网友 孤岛惊魂 的原文1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尼玛,太赞了

用词精辟,寓意明确令人信服。

网友 /不浪漫的浪漫。 的原文1

把黄河儿女的豪情奔放、阳刚之气充分体现了出来,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襟怀。

网友 只言片语 的原文1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太美妙了

网友 扑朔迷离 的原文1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我最喜欢这句

网友 孤独、城畔 的原文1

胸怀宇宙又不掩豪放娇媚的本色。其词作多有气贯长虹、天风扑面之感,运用简洁明快的大写意手法,体现了咏物、赋事、抒怀、见意的艺术特色。

网友 我们都傻 的原文1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真是让我感叹啊!

网友 阳光下的明媚 的原文1

太棒了!

网友 不堪回首 的原文1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我要背下来。

网友 一秒一幕 的原文1

诗人一拿起手中的笔,略一思索,许多意象雄浑、气魄广大的词句就奔涌而出。

网友 维持现状 的原文1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good

【苏轼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