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作品鉴赏】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春风”二句起调低沉,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在暮色下,更能感受词人凄凉哀伤之情。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这首词上片写景,暗含春愁;下片抒情,直写闺怨。
“春风”二句撷取暮春事物“春风”“春雨”“残枝”“落花”而成一幅凄迷悲凉景象,此时的“春风”“春雨”绝不是“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风”和“沾衣欲湿杏花雨”的“雨”,而是将要入夏时节的急风吹雨。风雨交加之中,花朵不胜摧残,跌落尘土之中,难以飞起,正似女子青春被时光无情抛弃不可追回。花朵既无,粗陋的枝残留雨中,犹自被风雨纠缠,恰如愁绪“无计可消除”令人憔悴却仍绵绵不休。
“小池”二句,“小”言池塘小,“渌”言池水清澈,“寒”则是说小池令人生寒,古诗有云“莲(怜)子清如水”,以清水暗示自己思君之心单纯殷切,而年华流逝君不归,则心思渐冷。“寒”或是两指,一是暮春时节风雨交加之寒,一是思君不归之寒,感时伤怀,如是而已。如此观之,“欲生漪”亦是一言池塘波起,一言内心波起。这等时候,再没有晴日能够救人于愁苦之中了,但风雨终止,晴日露面,却已然西斜欲落,时间之不可挽留如是,反使人愈发悲伤。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中女主人公愁绪由来已久,此番又触景生情,却似乎并不想让别人知晓自己的愁绪
雨后初晴,卷帘观望,是闺中常作之事。但卷帘所见却是“燕双飞”,“双燕”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如“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冯延巳《清平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梁燕双飞画阁前,寂寥多少恨,懒孤眠。”(毛熙震《小重山》)皆是以“双燕”反衬人之孤单,燕子尚能双栖双飞,而自己却只能鸳枕独宿。闺房之怨,正在两者对比之中显现。但词中的女主人公却似乎并不想让别人知晓自己的愁绪,讳莫如深,简直有些“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钗头凤》)的味道。只是这愁绪由来已久,此番又触景生情,“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到底是有些形于颜色,对之只能无奈。
辗转反侧之下,女主人公或许觉着做些其他的事情能够多少消解一下此时的愁绪,便重新对着早时的残局,这棋局正是关键的几步,她迟迟未落子,却是在寻思些什么呢?这步棋还如何走?还是想着若是他在,两人对弈该有多好?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以致撰联者所要表述的主题更加鲜明,所要刻画的人物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