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清代

水龙吟·题文姬图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原来你在梦里带不走的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要知道名士和美女一般都是容易动情生愁。柯亭笛响已绝,精通音律之才已矣,文姬因战乱被虏往胡地。万里迢迢的他乡,她生不能生,死不得死,此身确实辛苦。她用卷叶吹奏出鸣鸣的笛音,将此生所有的愁怨,从头谱曲。
她本应成为汉家的贵妇,而今却做了胡人的妻室。塞北严寒,在凄厉的笳管声中,她思念的泪水如雨水般应声而落。重新展开《文姬图》细看,千载悠悠,她美好的容颜依旧,只是孑然一身。怪老天尽把人间的厚福,都给了那些庸庸碌碌之人。

注释
①文姬:汉蔡文姬,名蔡淡,字文姬,生卒年不详。陈留圉(今河南省祀县南)人。为汉大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能文,有才名,通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汉献帝兴平(194—195)中,天下乱,为乱军所虏,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后曹操以金璧赎还,改嫁董祀。有《悲愤诗》二首传世。
②“须知”二句:谓要知名士与美人是多情而敏感的,他们最易生愁动感。倾城,代指美女。
③柯亭:即柯亭笛。相传蔡邕(蔡文姬之父)用柯亭(古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此地盛产良竹)之竹制笛。晋伏滔《长笛斌》:“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仰而盯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绝。历代传之,以至于今。”
④四弦,指蔡文姬所弹奏之琵琶。琵琶为四根弦,故云。
⑤瑶台伴侣:谓蔡文姬本可以成为汉家的贵妇人,或是宫中的后妃。 瑶台,美玉砌筑之楼台,代指华丽之楼阁,或神仙所居之处,此处借指汉家天子。
⑥觱(bì)篥(lì):古代簧管乐器名。又称“茄管”、“管头”。出自西域龟兹,后传入内地。唐刘商《胡茄十八拍》第七拍:“龟兹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⑦尺幅重披:谓用图画重新描绘了文姬赴漠北的情景。尺幅,以小幅的绢或纸作画。 披,披露、陈述。宋曾巩《祭晁少卿文》:“会合乖阔,则有书问,开纸披辞,犹若际遇。”此处引申为“摹画出”之意。[1]
⑧依然无主: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胡虏。”
⑨騃(ái):痴,愚。

【作品鉴赏】
《水龙吟·题文姬图》"恶风吹去。万里他乡",似是在叹恋人入宫,两人之间如远隔重山

这阕《水龙吟》是容若长调中的佳作。整篇以蔡文姬生平事打底,夹叙夹议。转折起伏间行云流水,笔力不坠,情感真挚,感慨更是惊心。此词又有两种解读:有词家认为是容若在借文姬事咏吴兆骞事。"名士倾城",名士即指汉槎。"非生非死"句则用吴梅村送汉槎的诗"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毡裘夫妇"是叹吴妻葛氏随戎宁古塔。由此论断此词当作于汉槎自塞外还不久。
苏雪林则认为这仍是容若在借古事咏自身感情的不幸,"恶风吹去。万里他乡",似是在叹恋人入宫,两人之间如远隔重山。而词意也是在感慨与恋人之间事多坎坷流离,像文姬一样身不由己。
两种说法可结合起来看,人的思路和情绪是共通交融的,也许他的确是在借文姬图咏吴汉槎的遭遇,然而由此牵引了情绪联想到自身事,笔下有所流露亦是合情合理。

《水龙吟·题文姬图》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容若用极洗练的话道尽了文姬一生坎坷。一路读下来,文姬的身世和容若的感慨相互交融,词脉清晰,情感丰盈。首先是蔡邕之死。东汉末,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倒行逆施,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但终免不了一死。:在相传蔡邕曾盛赞今绍兴西南柯亭的良竹。"此地之竹制笛,奇声响绝。"柯亭响绝,是说蔡邕已死。。
董卓死后,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正是所谓的恶风吹去。
"万里他乡,非生非死。"容若也算文姬知音了。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远适异域,依然要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被掳掠的蔡文姬!她从一个名门闺秀,沦落到饱受番兵凌辱和鞭笞的落难女,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心境的落差是可想而知的。这年她二十三岁,初嫁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为乱军所掳,流落匈奴十二年。后人怜她际遇,绘文姬图,仿佛窥见她在匈奴时苦况,也不过是隔靴挠痒。这十二年,虽然她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婚姻不算困苦,并且以她的聪明也很快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甚至学会了吹奏民族乐器"胡笳"想来文化的沟通上也不艰涩,但是文姬自幼受汉文化熏陶长大,自有坚持。何况古时交通交流一概闭塞,一个女子流落域外始终是此身良苦。若非实在难以割舍,文姬也不会选择抛下两个儿子回到中原。

《水龙吟·题文姬图》黄昏的塞外,戈壁滩上落日如血,就是有高山流水的雅才又怎样呢
文姬自幼精通音律,某夜蔡邕弹琴,弦绝。文姬侧耳听之:"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又对曰:"第四弦"。并不差谬。光阴闪烁。很多事在少年时不觉得怎样,人越大,少时之事越翻覆如尘,如花刺细微刺心。此时,黄昏的塞外,戈壁滩上落日如血,就是有高山流水的雅才又怎样呢,面对着黄沙白草,用卷叶吹起的曲子叫"平生恨"。
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是高傲语,又是冷落失意之言。孑然抛却了自鸣得意。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呆女。更是沉痛。人复杂,世情更如藤蔓纠结不清,不会按照预想的方向行进,沁入血骨的是绝色聪明人才能生出的无奈和感慨。

【名家点评】
赵秀亭 《纳兰丛话》
观其“非生非死”、“毡裘夫妇”句可知。前者出梅村《悲歌赠吴季子》,后者则谓汉搓妻葛氏随戍宁古塔、首韵“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名士谓吴,倾城指蔡,言汉搓,文姬运命相匹也。有注释者以此词写“有才之士备受折磨”,而终不及吴事,犹隔靴止痒。又注“四弦才断”为“比喻死了配偶”,全然不着边际。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年少轻狂 的原文1

尺幅重披,玉颜千载,依然无主,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东京铁塔 的原文1

万里他乡,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如作者亲临,真实生动,很有现场感!

网友 迷惑的爱 的原文1

上片词人写景,一出手将我们带入"晴雨江风吹万里,云鹤怡怩追洗礼"两句,江风习习,风景宜人,使人看到雨后日出晴空万里美丽景象,这一雨一晴,也让天边的云鹤在万里江天上,翩翩起舞,嘻气追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不由使人倍感人与鸟对自然的向往。更应了张志和(渔歌子)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另类感受。"洗礼"一词,在人们的现实中,一用于西方教堂,二用于大自然。前者为宗教,后者为自然。中国人千百年来都信奉大自然的洗礼。

学习学习

网友 巴黎左岸 的原文1

柯亭响绝,四弦才断,恶风吹去,文辞典雅,情景交融,意蕴飘逸,温婉凄清,词和韵美。

自古多少有才有识之士,人生际遇令今人感慨万千。试问当下这种故事是否仍在发生呢。。。。。。

我要背下来。

网友 若如初见 的原文1

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騃女 真猛

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网友 龌龊想法 的原文1

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直抒胸意,文笔精炼,词句工整。

一直在学诗 从小就学诗 很有意思

网友 ❤我不用网名了 的原文1

作品中有许多对仗句式,构成对称美和均衡感。律诗中的的颈联、颔联要求对应字词性相同,构成对称美。对称、均衡的事物是符合自然原理的。诗词之对仗,并非绝对对称,是具有对比的相称,是动态的平衡。因为除了词性相同外,还要求平仄的对比,从而形成抑扬顿挫的音调美和铿锵变化的韵律感,平仄的交替变化,一张一弛,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诗词中的押韵,更由于字音和谐而引起听觉的愉悦。

网友 梦ー瘢〃舂呿舂ㄡ囬 的原文1

古朴典雅又不乏登高壮观的超拔。其词作或黄钟大吕豪放不羁,或柳岸晓月雄鸡高唱。既让人热血奔涌又牛角挂书,既让人赏心悦目又感受到古道热肠、图腾复活、灵魂芬芳。

网友 妖颜惑众 的原文1

对黄沙白草,呜呜卷叶,平生恨、从头谱,这句读来饶有兴趣,品味十足。

网友 时光小偷 的原文1

应是瑶台伴侣,只多了、毡裘夫妇,这句意境把握的太好了,不服不行啊!

网友 自由天空? 的原文1

诗人一下笔就不同凡响,“弹痕”二字先把人带进一个具体的实在的叙述场景,似乎那地方硝烟还在,读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就可以浮现一个昔日战场的遗迹

网友 对你痴痴醉醉 的原文1

好诗!大气磅礴!

网友 稍纵即逝 的原文1

严寒觱篥,几行乡泪,应声如雨这句真好

【纳兰性德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