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清代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朝代:清代     作者:厉鹗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
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
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
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
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
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比陶瓷要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
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
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
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
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
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
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

 

【作品鉴赏】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写登临吴山,眺望钱塘江对岸雪后放晴的景观,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厉鹗词以伤春悲秋,抒写离愁别绪居多。一般都写得幽香冷艳,悱侧缠绵。

这首写雪景怀友人的词,却显露了一种疏狂豪放的风格,展示了词人性格的另一侧面。

词题中的“吴山”,俗名城隍山,又名胥山。在浙江杭州西湖东南,左带钱塘江,右眺西湖,为杭州名胜之一。本词写登临吴山,眺望钱塘江对岸雪后放晴的景观,并抒写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上片主要写景。开头二句写登临的兴致和原因。“瘦筇如唤登临去”,“瘦筇”就是筇竹所制的手杖。“如唤”二字下得好,表现出了词人的逸兴豪情。

“江平雪晴风小”,说明正是登临观雪景的好时机。“湿粉”三句,写登临所见近景。近处楼台亭阁都披上了银装,笼罩在浓重的寒色之中,尚不见半点桃红柳绿的痕迹。据载,吴山有子胥祠,还有城隍庙,词中的“楼台”、“城阙”,可能即指这些祠庙。“微茫”三句,是登临所见远景。这一带峰峦相属,有瑞石山、宝月山、峨嵋山、浅山、金地山、竹山、七宝山等,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峰,一半罩在云雾之中,一半被白雪覆盖,山上的草木也都不见了。“为问”二句,由景入情,忽然怀念起友人来了。《世说新语》载,王子猷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居山阴(今浙江绍兴) ,夜大雪,一觉醒来,见屋外一片洁白,他兴致大作,一边饮酒,一边吟诗。忽然他想起朋友戴安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溪,他便连夜乘船去访戴。“而今可有晋时棹”,恐怕就是化用了这个典故。王子猷访戴是因雪景兴之所之,又同在越地,因此词人化用这个典故,表达期待友人来访,或趁雪后去拜访友人,都很贴切。借用这一典故,一方面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切,同时它又表现了词人登临观雪霁时的逸兴豪情,很有些疏狂豪放的意态。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是一幅雪山夕照图,境界阔大,色泽艳丽,气韵生动,衬托出词人的逸兴豪情

下片主要抒情。“清愁”三句,承接上片,写对友人的忆念。“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因听不到朋友亲切的笑语,惆怅之情萦绕于怀,竟至难以排遣,可见情谊多么深厚。接着“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三句,进一步写思念之苦。梅花常于雪天开放,它是春天的使者。古代文人赞赏梅花的气节风骨,常常相携赏梅、咏梅。因此梅花又是友谊的媒介和见证。文人常以梅花为题寄托友情或离愁。南朝陆凯寄范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姜夔《暗香》词云:“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吟得梅花俱恼”可能是从姜夔词境化出的。“俱恼”者,人与梅皆烦恼也。无知的梅花与人一样,也为离别而愁绪满怀,这同“红萼 (指梅花)无言耿相忆”不是如出一辙吗?“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词人故作豪情,登高呼啸,以排遣因离愁所造成的郁闷。宋代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词云:“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将花插帽”盖脱胎于此。它紧承“吟得梅花俱恼”句,突然宕开一笔,由抑郁转向疏犴,拓展了词境。南宋初,金主亮南侵,声称欲“立马吴山第一峰”。“第一峰”之名由此而得。词人登临吴山,便是身在第一峰头,正是金主亮当年望尘莫及之处。这里特地点出“第一峰头”含有自夸豪壮的意味。这“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三句,将词人疏狂的意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情貌毕现。结尾二句,“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玉龙”,此处指雪山。

宋代俞文豹《清夜录》载张元《雪诗》:“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诗中“玉龙”喻雪神。后人常以玉龙喻雪,也借喻雪山。清代张四科 [淡黄柳]《大雪宿盘豆驿》词云:“天际玉龙夭矫,一片荆山弄寒色。”即把玉龙比作雪山。“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点明了“望隔江霁雪”的词题。词人忽见斜阳穿破云层,洒下一片霞光,把远处的雪山映照得那么明丽动人!这幅雪山夕照图,境界阔大,色泽艳丽,气韵生动,恰又衬托了词人的逸兴豪情。以景语作结,词境更为蕴藉。

总观全篇,由景入情,再由情入景。词以登临观雪景起笔,以雪山夕照收结,首尾一体,紧扣词题。上片主要写景,下片着重抒情,而景与情的转换过渡自然,又互相映照渗透,熔景与情于一炉。尤其下片“将花插帽”数句刻画词人疏狂豪放的形象,虎虎有生气,简直呼之欲出,更为词篇增色。较之一般触景伤怀的吟唱,风格意境迥然有别。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乾隆初举鸿博。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唯一的世界只有你、 的原文1

湿锚楼台,酿寒城阙,不见春红吹到,尼玛,太赞了

网友 的原文1

此诗很好!

自古多少有才有识之士,人生际遇令今人感慨万千。试问当下这种故事是否仍在发生呢。。。。。。

网友 别把世界看得太清ヽ 的原文1

忽展斜阳,玉龙天际绕我就会这句

网友 微笑德背后 的原文1

瘦筇如唤登临去,江平雪晴风小,这绝对千古名句

网友 淡如烟 的原文1

对仗工稳,巧构出彩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徽茫越峤,但半冱云根,半销沙草我能背这句了

网友 的原文1

现实主义为脚铃,以浪漫主义为羽衣,酣畅出“咏于物而不滞于物”“吟人绩而昭人心”的慧根灵性。

网友 形同陌路▽▲゛ 的原文1

诗人一拿起手中的笔,略一思索,许多意象雄浑、气魄广大的词句就奔涌而出。

网友 来世〃我带你穿越 的原文1

为问鸥边,而今可有晋时棹?清愁几番自遣,故人稀笑语,相忆多少!寂寂寥寥,朝朝暮暮,吟得梅花俱恼我喜欢

将花插帽,向第一峰头倚空长啸如品美酒

网友 依然〆如此 的原文1

洋洋洒洒,词义委婉,缠绵动人,读之令人荡气回肠,用词考究,表达意境完美无瑕,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潇洒的笔法,记述了回乡之所见、所闻、所忆、所思,进而展现给读者一种隽美、淡淡的惆怅之感!

网友 ╭ァ心碎了一地。 的原文1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非常生动地刻画了早晨温暖的阳光,正照耀着山坡上的小羊、田陌上追着雀儿的小狗,还有一大群农村孩童正围绕着大树,无忧无虑、嘻嘻哈哈地唱着歌谣。您看!朴素、宁静、恬淡自在的一副旧时农村图,犹在眼前啊!

真有才

【厉鹗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