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注释
丘逢甲(1864-1912),台湾彰化人,离台内渡后,定居祖籍粤东镇平(今广东蕉岭)澹定山村。
【作品鉴赏】
《山村即目》是首咏景抒情的七言绝句,把晚秋美景写得生动形象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就把山村晚秋的美景写得生动而形象。诗题“山村即目”,就是“在山村放眼观赏”的意思。可以说这是一首诗人即兴而作的咏景抒情诗。诗的一、二两句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西边日照东边雨”的晴雨图。向西望,“一角西峰夕照中”,傍晚的斜阳笼罩着山峰一角,清新亮丽;往东看,“断云东岭雨 蒙蒙”,乌云覆盖在东岭上空,细雨蒙蒙。西峰夕照、东岭云雨,因为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首二句诗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的名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但丘逢甲并非简单地化用或蹈袭;刘诗借景布兴,而丘诗却是即景描绘秋之美。
诗的前两句,侧重写山中的气候之奇;但“东边日出西边雨”或“西边日落东边雨”的天气夏秋两季都可能出现,故仍不能表现出这样的美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第三句诗“林枫欲老柿将熟”,诗人看到眼前火红的枫林和柿林,心胸为之一振:妙哉!
《山村即目》构思精巧,出奇制胜,红枫熟柿是是全诗的着力点
末句“秋在万山深处红”,漫山遍野的红叶,到这时我们才知道这样的美景是秋天的神力铸就。这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国大写意山水风景画,诗人来得正是时候,看到了山村深秋最壮美的景致。因为枫叶一老就会枯落,柿子一熟就会掉落; 只有当“林枫欲老”“柿将熟”,枫叶要老不老、柿子要熟不熟的时候,才会红得艳丽,充满生机,耐人寻味。诗人紧紧抓住两个字——“欲”“将”把季节更替关 键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意象尽情纳入诗中,枫叶和柿子只有到深秋才会变红,所以成为深秋的典型景物,成为深秋的特征和标志。
从“欲”“将”二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秋红的浓烈、纯正是多么重视和挑剔。诗末着一“红”字,而境界顿出,全诗皆活。诗歌构思精巧,比较衬托,出奇制胜,画龙点睛。红枫熟柿是触发诗人兴致和灵感的媒质,是全诗的着力点,但诗人并不直接由此入手,而是从外围的夕照、云雨写 起,以西峰夕照、东岭云雨之稀奇,衬托红枫熟柿之神奇。在比较衬托的基础之上,诗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出人意表之思运画龙点睛之笔,揭示山村秋景之神 韵。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一角西峰夕照中,断云东岭雨蒙蒙,这句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