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注释
①江总,南朝陈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作品鉴赏】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作者思乡心切,没有直接发泄
江总的《与长安归还扬州》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作者思乡心切,但全诗没有一言一句直接发泄这种情怀,前两句言所见之景: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这诗是人隋后作品,当是作于晚年归乡途中。扬州,指金陵,陈朝及隋初扬州府治均在金陵,微山在今山东滕县南,为南北交通常经之地。“行微山亭”,即行走到微山的驿亭。“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南云”,南去的云;“北雁”,从北方飞来的雁。这两句皆写南归。前一句写心情,显得非常急切,可以说是“超前”运动,人未归心已随云彩飞向故乡了。后一句写行动,一也是表明快,二点明节令,清秋时节,三从“来”的口吻里似可体味出作者的欣慰;自己的归乡也如同雁南飞一样合乎自然。下两句是想像:“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这想得自然,菊花在秋季开放,而重阳赏菊又是向来的习俗。这样想当然是表现他对故园的思念:“篱下菊”也许是他手栽,重九赏菊当是往日家居时的常事,自会引起美好的回忆;“几花开”,又见出他的关切、急切,要早一点到家欣赏。想到篱下菊,恐怕还会想起陶渊明于九月九日徜徉于宅边菊丛、摘菊候酒的故事(见《续晋阳秋》)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会更加增强他对未来退职闲居生活的憧憬。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自古多少有才有识之士,人生际遇令今人感慨万千。试问当下这种故事是否仍在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