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南北朝

赠俊公道人

朝代:南北朝     作者:范云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佳人有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
 

【作品鉴赏】
《赠俊公道人》描绘了一幅清丽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惆怅

倘若此诗作于期会之前,诗人正满怀“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诗中当会出现极其清丽的秋景描绘。但此刻既已过了约期,诗人心中正有诉不尽的惆怅,当他向朋友追述那日夜期待的情景时,不免染上了浓重的苍凉感:当秋风吹拂之时,你可知道我曾久久眺望过清寂的秋野,眼前飘飞起数不完的枯蓬;站在日见寒冽的池边,看那浮泛水面的萍藻,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秋来的凉意,全带上了一片苍寒之色。诗中开头两句一动一静,分别是诗人选择的意象,这中间隐隐包含了对远方友人的关切和牵挂:他的朋友,也像飘蓬、浮藻一样,正在人世间流徙不定。而今秋意已凉,不知他是否已回返居所。接着的“风条振风响”两句,则由视觉意象的展现,转为风夜霜晨听觉意象的描摹。秋夜本就凄清,何况当诗人辗转床侧之时,耳边听到的,又只是时时振响树条的萧萧风声。直到白霜满阶的清晨,那风似乎还没有静息,园中还传来霜枝颤抖之声,想必还伴随着瑟瑟霜叶的纷纷飘坠。这客观的音响,似乎与诗人牵念友人的心境无关,最多只能让人添一些思念中的孤寂罢了。但诗的意象,有时往往能产生多重效果。

《赠俊公道人》描绘向远方友人诉说期待之日的情景,衬托诗人秋寒风霜中的思情

读者可以想像,诗人在留心这些自然音响时,还同时隐含着这样的心理活动:在静静的夜晚,忽闻窗外似有衣衫窸窣之声,好像是朋友的先期来访,其欣喜之情如何?但侧耳细听,却只是风吹树条的振响,又不免大失所望。至于霜晨的枝颤叶落之音,在迷糊之中,也难说不会幻觉为友人踏霜而近的步声,令诗人推被而起、“倒屣相迎”,直到出门一看,才发现错了。此时伫立阶前,又该多少懊丧。以上四句,均为诗人向远方友人诉说期待之日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句的结构,都运用了句中复字回环的方式:首句以“秋蓬”引出“秋甸”,二句以“寒池”回应“寒藻”,三句“风条”、“风响”,四句“霜叶”、“霜枝”,各在句中回环相复。这种结构方式颇为少见,用得不好,便显得累赘而佶屈;但倘用得恰当,则可大大增强意象的情感效果。范云这四句复字之用,就显得很自然,在回环往复之间,顿使秋气更浓、寒意更深、风声更凄、霜色更重。以此衬托诗人秋寒风霜中的思情,愈加有一种凄清深沉之感。

 

《赠俊公道人》通过追述当初的牵思之情,表现出诗人再见到好友的喜悦之情
追述当初的牵思之情,虽然显得凄清。但在当初,诗人心中毕竟还时时涌起过即将会见朋友的喜悦。而且,秋日之景,也并不总是飘蓬、凄风,其间也还有秋江潮生的清景、徐风朗月的美辰。当相约之期临近时,诗人的心境一度异常明净:“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诗人伫立江畔,感觉到那早、晚的潮水,正一天比一天壮盛,很快就要达到满潮之期。古人虽然不懂得月亮具有引潮力的现代科学原理,但对江海之潮与月之圆缺的关系,则早就观察到了。所以,诗人看到清江渐及满潮,便想到了月明相会之期已近,心中既漾满了喜悦,又平添了几分对友人能否如期而至的担心。“幸”,这里是希望的意思。因此这二句简直就是在对远方友人热切呼唤了:那相聚之夜的明月将多么美好圆满,你可别耽误了启程之期,一定要赶上那清江潮满的日子!切切不要徒然让月儿渐渐亏缺呵!这两句一扫前文的凄清孤寂之感,笔致清丽便转,恍有一轮明月照耀着诗章。然而,眼看着夜空的明月,渐渐变为一弯月牙,诗人久待的友人依然不见。这使诗人感到深深惆怅,不禁喟然叹息:“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意思是说:满轮明月已经亏成这个样子,你还不曾来到;我们的约会,又要推迟到很久很久以后了!一个“不”字,一个“竟”字,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多少憾意。这结句虽为“情语”,其中却有着极为感人的“情中景”:人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正夜夜仰对着空月,搔首叹息,徘徊不定。
俊公道人读到这首充满秋寒风霜中的牵思和秋夜月光下的惆怅的诗,也该会引发深深的歉情。或许他会赶紧治装启程,以补救友人“相期竟悠哉”的憾意。

作者介绍

范云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善用叠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如《永世酬恩》全词竟鬼使神差用了104个叠字,跌跌宕宕,起起伏伏,情真意切。将从李清照处学来的叠字推到高峰,可谓出神入化!

网友 厌倦现在的你ぉ 的原文1

格律严谨言淺意深更易引起共鸣

网友 比情兽更禽兽 的原文1

观察观察

网友 安于现状 的原文1

这诗的美,好比美丽的女人,不能分析,只能品啊!如果女人被拆分为皮,肉,血和骨头,还会有那么美吗?

网友 继续丶悲伤_ 的原文1

都是围绕同一个思想主题展开的。这样,它就从内容上产生一种彼此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网友 微笑德背后 的原文1

秋蓬飘秋甸,寒藻泛寒池太美妙了

网友 来世〃我带你穿越 的原文1

月亏君不来,相期竟悠哉!,这句妙不可言

网友 唯一的世界只有你、 的原文1

风条振风响,霜叶断霜枝我要背下来。

网友 突然不想平凡 的原文1

清晰雅致,韵味无穷,就如名字一样,琴声悠扬,文字婉致。

网友 情以斷何來共鳴、 的原文1

读这样的诗,作者的豪情与锐气,会激励着每一个读者。而高山仰止,游历者身上也一定洋溢着登上峰高极顶的那一份快意。

说了这么多,只是要让诗友明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这四种作用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看到了一幅美景,你被它的美感动了,你想办法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把它描绘下来,介绍给旁人看,旁人借助你的精彩描绘,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的景象,也觉得美,也一样受感动,这个“观”的作用就达到了。翟志国的这一首词,就属于这种情形。一句话,松花湖晨渡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写得真美。

网友 祭奠涐们的爱丶 的原文1

此联前两个分句中的“浅浅”、“弯弯”、“甜甜”、“闪闪”四处叠字的运用,不仅自然生动,而且音韵和谐,这无疑对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巧妙连用数字又不见雕琢的绝技。其词作善于避熟就险,以超人的胆识,巧妙摆布,产生氲氤的气象、磅礴的气度,读来妙不胜收,韵味无穷。如《休闲情怀》在用全一至十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千、百、万,全词竟有13个数字,可谓空绝千古。

幸及清江满,无使明月亏真是让我感叹啊!

【范云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