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明代

塞上曲

朝代:明代     作者:谢榛

旌旗荡野塞云开,金鼓连天朔雁回。
落日半山追黠虏,弯弓直过李陵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普罗旺斯的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旌旗荡野塞云开,金鼓连天朔雁回。
落日半山追黠虏,弯弓直过李陵台。

【作品鉴赏】
《塞上曲》描写了两军厮杀搏斗的现战场景象,表达了对英勇善战的将士的敬仰之情
《塞上曲》在唐人特多名作,宋以后无继之音。而明代边防力量较强,边塞诗有所振兴,谢此诗便是佳作。首二句烘托战场气氛。每句都包含两种意象。“旌旗荡野”,“金鼓连天”是战场景象,分属视觉和听觉。“旌旗荡野”则见战阵摆开,“金鼓连天”偏义于击鼓进军,虽不具体写两军厮杀搏斗,但字里行间已充分暗示了这样的场面。“塞云开”,“朔雁回”是自然景象,云开则日出,雁回见春至。本来它们与战争无关。诗人将它们与战场景象两两并列组合起来,就有了新的意味。仿佛是战阵拉开,杀声震天,使得塞云惊退;鼓鼙连天,响震林木,使得雁群惊回。这就烘托出战斗激烈的气氛。绝句体小,正面描写往往不如侧面烘托,如这里的写法,就事半功倍。后二句写战斗的结果。战斗进行了多久不知道,只见落日时分敌军败北,而大明官军则乘胜追击。这是一幅令人振奋的胜利图面。李陵为西汉败降匈奴的将军,后人用李陵事或“李陵台”入诗,多为反衬忠贞不屈或忠勇无畏的民族气节。此诗也不例外。“落日半山追黠虏,弯弓直过李陵台”,就有以彼败反形此胜,彼懦反形此勇的作用,使读者觉得诗中的将军不但英勇善战,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决不降敌。“弯弓直过”的形象描述,又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雄姿。而“弯’’“直”二字无意映带,又富有唱叹韵味。“黠虏”即狡猾的敌人,这一措辞,则突出了将军料敌如神,即所谓“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猎手”!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浮世之绘 的原文1

好古老...早学过...可是还是点个赞…

太棒了!

网友 孤单惯了″ 的原文1

温柔的南风在湖面上送来了波绿的水波,水波清沥透彻,风自已感动的流下了热泪,黛墨似的被水环绕的群山也陶醉了。但词人用轻盈的笔锋一转,道出了浪起、水绿、风泪、山醉的真正原因,原来是美丽的仙女来到了仙女湖畔,她们婀娜多姿的舞姿让这里山、水、风都醉了。

网友 你走呀 的原文1

旌旗荡野塞云开,金鼓连天朔雁回nice

网友 你就是我的心 的原文1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网友 0 的原文1

落日半山追黠虏,弯弓直过李陵台千古名句

网友 ^守候、悻福^ 的原文1

长国人志气好词,鼎力支持

网友 等待未来的我 的原文1

一直在学诗 从小就学诗 很有意思

“撩开”和“驶入”两个动词用得特别精准,动感相当强烈,正符合电动快艇这一物象。

网友 醉卧红尘笑 的原文1

我要努力,也写一首好诗

网友 调情而已 的原文1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网友 浪郎 的原文1

我是来看评论的

【谢榛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