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作品鉴赏】
《登云门诸山》通过描写山顶之景,表达作者欢快愉悦的情怀
首句写山顶之景。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山头,周围缭绕着族族玄云。英英,形容云兴涌堆积的样子。攀月吻云的山峰之高耸,射云泻山的月光之清辉,遮山烘月的云雾之漂浮,三者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同时也表明登山的时间是在晚上。
次句,是人在山中蜿蜒登涉,江水曲饶,千回百转。江水澄碧清澈,晶莹明亮,倒映出山峦。“千峰”扣题中“诸山”,千峰插水,好似一个倒悬的天地盆景,及其秀丽,而且“插”字更使山水辉映显得富有生气活力。拿傍依山峰的明月,族拥山峰的云雾,倒浮于江中,山、水、云、月,构成一幅有没而和谐的水墨画。三、四句集中写“登”。“芙蓉”非指荷花,是长满山中的木本植物,其性耐寒。“苍翠”写出它的本色,这里是以颜色代指事物的本身,同时也描绘了遍野芙蓉、满目苍翠的云门山色。
拉紧芙蓉树枝才能在陡峭如壁的山石上步步攀登,可见山势的险峻。“乱射”两字传神地写出手一松开,被拉紧的树枝迅速反射弹回,左右颤动,乱打身旁的枝叶,激起林中一片嘈响的情景,故惊动了栖睡的猿鸟。
《登云门诸山》表达出作者如履仙境之快感溢于言表
五、六句写云外笙乐。“云外”表明已至山顶,暗点山名“云门”。登上山顶,即身在云中,忽又听到云外紫笙之音,更有飘飘欲仙之感。“紫笙”本指仙乐,此处实写山高风劲,风吹入岩穴发出声响,那悦耳的天籁之音若断若续、欲来不来,真似云外仙乐飘渺恍惚。它不仅渲染出高山之巅幽静神秘的趣意,也表露了诗人身入云门,心想云外的情致。
结尾两句抒发了如游仙境的登山快感。“萧飒”,即萧瑟,像秋风之声,宗臣登游云门诸山或在秋季。山顶秋风似从天外吹来,风力强劲,吹在衣佩上发出萧飒之声。诗人迎立受风,畅快淋漓到了竟恍惚以为身处昆仑仙境的地步。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写到我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