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古诗词 > 明代

穿山

朝代:明代     作者:吴伟业

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
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
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
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其实俄真的爱过迩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
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
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
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
注释
①穿山,诗人故乡江苏太仓海边的一座山,山中有石洞可穿行。
②吴伟业,晚明诗人。这首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
 

【作品鉴赏】
《穿山》描绘出气势磅礴、高迈空阔的画面,表现作者孤傲不驯的心境
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高迈空阔的画面。未肯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苍然斜耸的石台,虽与“废寺”为邻却不甘心被荒草掩埋的姿态,突出了石台的孤傲不驯。

作者介绍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
评论(235人参与,136条评论)
网友 处女空气 的原文1

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词工律正,珠玑含泪,句句憾心。

网友 只付沉默. 的原文1

读题目,就知道此诗来得真适时,或许就是为南海争端、东海保钓之近期国土纷争事件接连发生有所感悟有所愤慨而吟唱的,但却不知道这涂运桥会把一首游览诗吟唱得这么痛快、这么豪爽、这么激荡国人的情志与胸臆。要说一说这首七律的豪放气魄与精彩文笔如何地首屈一指,还不是三言两语便可说得透彻之事,这里只择紧要之处作一番解读吧。

网友 ζ伊人枉断肠 的原文1

字句也不多,均简短精炼,却能描述动人的场景,抒发深切的情感,表达独到的见解,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和鉴赏的空间。诗词正因为简短,促使作者必须反复推敲、琢磨,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因此,不少诗词名作,其遣字用词,极为妥贴、精致,令人拍案叫绝。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诗词唯其简短精炼,读之朗朗上口,也便于背诵、记忆和流传。

网友 弱水三千 的原文1

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太有诗意了,有韵,喜欢

网友 ヽ放荡的青春 的原文1

格调高雅,不落俗套而别有一番韵味。

网友 华丽的低调 的原文1

网友 为你、唱首歌 的原文1

好诗!大气磅礴!

网友 类似爱情 的原文1

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如一杯浓酒,越品越香。

网友 ☆冷※无情★ 的原文1

这诗的美,好比美丽的女人,不能分析,只能品啊!如果女人被拆分为皮,肉,血和骨头,还会有那么美吗?

网友 时尚,小女人、 的原文1

不错不错

网友 矫情羙奴: 的原文1

我是诗词初学者,写评论更是班门弄斧,不对之处,请行者指出。

网友 白纸上的旋律 的原文1

作者更以细腻的笔法,递进了一步,非常生动地刻画了早晨温暖的阳光,正照耀着山坡上的小羊、田陌上追着雀儿的小狗,还有一大群农村孩童正围绕着大树,无忧无虑、嘻嘻哈哈地唱着歌谣。您看!朴素、宁静、恬淡自在的一副旧时农村图,犹在眼前啊!

网友 黑牢日记 的原文1

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这句真好

【吴伟业的名句】
【诗词点击排行榜】

历代古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代 更多

名人诗词

李白 杜甫 苏轼 白居易 王维 陶渊明 陆游 韩愈 王安石 欧阳修 李清照 刘禹锡 辛弃疾 杜牧 李商隐 柳宗元 孟浩然 李煜 黄庭坚 柳永 王昌龄 龚自珍 晏殊 高适 韦应物 王之涣 元好问 更多

经典诗词赏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诗海泛“舟” 诗空飘“雪” 诗坛品“酒” 诗园看“柳” 诗中“乡情” 诗中“亲情” 诗中“友情” 诗中“爱情” 诗厩观“马” 诗台点“烛” 诗国寻“梦” 诗空赏“云” 诗空飞“雨” 诗中捉“鸟” 诗中觅“愁” 诗苑洒“泪” 诗空摘“星” 诗中买“醉” “物事人非” “传统节日” 诗中“美女” 色彩之“红” 色彩之“绿” 色彩之“黄” 色彩之“紫” 更多

十大诗词

十大咏“春”诗词 十大咏“夏”诗词 十大咏“秋”诗词 十大咏“冬”诗词 十大咏“山”诗词 十大咏“水”诗词 十大咏“日”诗词 十大咏“月”诗词 十大咏“风”诗词 十大咏“花”诗词 十大咏“雨”诗词 十大咏“雪”诗词 十大咏“江”诗词 更多

诗词分类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天山 长江 黄河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春节 梅花 荷花 菊花 月亮 牡丹 竹子 桃花 母亲 北斗 腊月 更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