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熙
赵尧生诗稿序 --陈衍(石遗)
尧生豪于诗者也。观其诗疑若锤凿甚力,而为之则乐而易。尧生少余十余岁,已有诗千余首,余所见二三百首,清奇浓淡,无不备也。独深嗜余诗,刊本数百首,能背诵其大半,往往文酒之会,触类则举似之,闻者异焉。
庚戌、辛亥间,京师同人结社为乐,游览题咏之作繁,然尧生挥斥而成,无攒眉苦吟之态。议之者则以为有未遑淘汰而涵澄者。余喟:尧生蜀人也,蜀中山水峻刻,而所生诗人若伯玉、太白、东坡所为作,不甚似其山水,其似者转推寓公游客少陵、山谷、剑南诸人。岂前数人者生于蜀而多宦游四方,故蜀中之诗少,后数人者宦游其地而诗多欤?然文与可、唐子西、韩子苍皆蜀中诗人之著者,亦皆宦游四方,其诗则与后数人相近。今尧生古体极似与可、子苍,而有时恣肆过之,近体极似子西、与可,亦有似子苍者。而其甚肖蜀中山水,即余虽未至蜀,固可由少陵、玉溪、山谷、剑南之状蜀中山水知之也。尧生好游,足迹所至泰岱、嵩高、伊阙以及吴越平远秀丽之区,然游峨眉甚久,居京师思之不已,共宜为诗载蜀山蜀水之青碧而出也。尝送昀谷之官蜀中,顷刻成绝名数十首,叙一路所经,若放翁《入蜀记》然。余喜之,乞书横幅,则立增数首绝名移以赠余,其诗之工可喜,其为诗之乐而易万可喜也。
尧生乱后归蜀,余久要叙其诗者,不敢忘而为之。
【龙门峡道中】
出郭二十里,入山千万重。
遥寻瀑布水,忽听松林钟。
石涸樵生路,云开雁过峰。
传闻葛由侣,于此伏虬龙。
下里词送杨使君之蜀 (六十四选四)
巫山峡影玉清冷,人在冰壶一色清。
水响猿啼神女怨,云晴雨淡楚王灵。
巫山窈窕复玲珑,墨作围屏玉作峰。
一镜桃花低绿水,瑶姬写影在当中。
春水依人万里桥,枇杷门巷倚晴皋。
井泉染得花笺色,便疑桃花是薛涛。
万山一一来时路,尽谱乡心上竹枝。
从古诗人多入蜀,花潭杜老望君时。
【峨眉茶】
雨水新芽寄草堂,峨眉山翠一囊香。
不留兰若充侍料,刚伴花朝赏海棠。
小吏捉人乡户减,连年刮骨纸钱荒。
玉川何忍耽明月,聊趁春分谢宝坊。
【荣县道中】
未行思上路,上路又思家。
步步去亲远,数山一天涯。
乡风忙岁事,盐井露天车。
劳我闺中子,飞蓬不是花。
【公井】
唐代荣州治,因山城郭非。
高岑双树古,破庙众花肥。
兴废占盐事,阴晴算客家。
天池望松影,云出几时归。
【宿乌尤山楼】
竹边楼阁翠重重,梦里依然旧日钟。
千古江声流不尽,三峨秋色晚尤浓。
清时此地吟归雁,海穴通潮执老尤。
起视神州如此黑,几星残火照孤峰。
【重庆】
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
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
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
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
【闻石遗至渝喜赋】
渝州一水上嘉州,门对西南第一楼。
节趁梅黄初过雨,人思李白与同舟。
从来萧寺偏宜夜,此去花潭请薄游。
日久高僧勤望客,峨眉山月不须秋。
【婆罗门令】
一番雨滴心儿醉,番番雨便滴心儿醉。雨滴声声,都装在心儿里,心上雨,干甚些儿事。
今宵滴声又起,自端阳已变重阳味。重阳尚许花将息,将睡也,者天气怎睡?问天老矣,花也知未。雨自声声未已,流一汪儿水,流一汪儿泪。
【绿意 破蕉】
碧云裂,甚年宵,剪去罗衣千褶。寒雨声声,碎到江窗,秋意这般清绝,情知百事难坚固。更莫问,此心层叠,信美人,脆过琉璃,命薄鹭边荷叶。
回首芳缄乍,绿天外,盖尽茅檐明月,扇扇凉阴,清护书橱。香碎紫花时节,天端撕破青衫影,竟不解西风何说。耐画中,一个诗禅,染就一辋川晴雪。
【情探】——(川剧选段)
更阑静,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凄风一派。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间和露立窗台,到晓来辗转书斋外,纸儿,笔儿,墨儿,砚儿,件件般般都似君郎在。泪洒空斋,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
【横溪阁记】 (散文)
余邻是溪,世所游钓,渚清沙白,平畴远风,一绿稻畦,色如鹦鹉。古塔若荀,远瞰于林闉;翠笔为峰,上蟠乎霄汉。窃以谓,晴天水落,沙路生焉,傥凭两崖,卧虹成堰,则樵苏远戢,秀绝中皋,空明一陂,泛秋尤胜。其王氏人士,如庄叔、教源者,旁刺它书,刊之乐石,庶希风前秀,文献有征。嗟乎!处士声消,靖康已祸,高人宅老,陆游生哀,时变则悠悠无穷,石濑则泠泠传响。斯阁也,其将并嘉州苏子之楼,而不入咸淳临安之志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