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吴兆骞是在宁古塔众多的流人中,文学造诣最高,他的著作很多,但是流传下来的不多,有著名诗词集《秋笳集》和《归来草堂尺牍》

作者:吴兆骞

 

吴兆骞著述甚多,然屡丁颠沛,存者无多,兆骞既身系清初文士痛史,一言一动,牵涉诸多层面人士之肺腑,其自身文章诗赋,亦能备一代之才。

吴兆骞著述甚多,然屡丁颠沛,存者无多,子吴桭臣所刊《秋笳集》诗文八卷,殆未及
十之一二。今人王孟白辑有《吴兆骞集》。兆骞既身系清初文士痛史,一言一动,牵涉诸多层面人士之肺腑,其自身文章诗赋,亦能备一代之才。诗远绍七子,近则瓣香陈子龙、吴伟业,而能自立帜,出塞后“胡笳羌管,独奏边音”,所作尤工,而以七言歌行最具代表性,为“梅村体”重要传人。后人以为《秋笳》一集“悲凉抑塞,真有崩云裂石之音”,因有“边塞诗人”之誉。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评论说:“诗歌悲壮,令读者如相遇于丁零绝塞之间。……倘以老杜之沉郁顿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四库全书总目》则说:“兆骞诗天赋特高,风骨遒上。”

吴兆骞是在宁古塔众多的流人中,文学造诣最高,名气最大的他五十四年的生命中,在宁古塔生活了二十二年,宁古塔这个“塞外绝域”的山山水水,风土民情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记忆中,凝固于他的笔端。

1658年(顺治十五年)6月14日,清廷规定:挟仇诬告者流放宁古塔。宁安与海林就是当年“宁古塔”的所在地。清代,不少文人学子因文字狱或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他们当中有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大文豪金圣叹的家属,思想家吕留良的家属,安徽方拱乾、方孝标家庭,浙江扬越、杨宾父子,著名
诗人吴兆骞,佛学家函可,文人张缙彦等等。当他们历经了人生的浩劫,生活进入常态,文化意识顽强复苏之后,这片相对蛮荒的土地便有了人文的色彩和真理的力量。佛学家函可传授佛法,教授农耕和商贾;杨越传播耕作技术,并教人改“掘地为屋”为“破木为屋”;方拱乾著《宁古塔志》;吴振臣著《宁古塔纪略》;张缙彦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著《柳边纪略》。而早在南宋时期,具有“宋代苏武”之称的南宋名臣洪皓,在出使东北,被金人扣留的时候,已经在晒干的桦树皮上默写出《四书》,教村人子弟。
在宁古塔众多的流人中,文学造诣最高,名气最大的是吴兆骞。他五十四年的生命中,在宁古塔生活了二十二年,宁古塔这个“塞外绝域”的山山水水,风土民情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记忆中,凝固于他的笔端,他将自己戍居塞外的不同思绪,写成著名诗词集《秋笳集》和《归来草堂尺牍》流传于后世,让今天的人们有幸了解三百多年前的东北和宁古塔。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若如初见”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字汉槎(音[chá]),号季子,吴江松陵镇(今属江苏苏州)人。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恳求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父明珠营救,得以赎还。归后三年而卒。诗作慷慨悲凉,独奏边音,因有“边塞诗人”之誉,著有《秋笳集》。

中文名
吴兆骞
别    名
汉槎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631
逝世日期
1684
职    业
清初诗人
代表作品
秋笳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