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嵇康养生得当,所著《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第一篇较全面系统的养生专论

作者:嵇康

 

嵇康所著《养生论》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后世养生大家对其思想皆有借鉴

嵇康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嵇康所处魏晋时期流行养生,当时养生思想有对立的两种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当时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嵇康认为导养得理可寿,在其《养生论》里有以下观点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例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嵇康朋友王戎称其“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嵇康自己也身体力行,于他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曾说:“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点小悲伤,谁能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嵇康简介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被袁宏称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本    名
嵇康
别    称
嵇中散、嵇生、嵇公
字    号
字叔夜
所处时代
三国(曹魏)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西南)
出生时间
公元224年,一作223年
去世时间
公元263年,一作262年
主要作品
《嵇中散集》
主要成就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开创玄学新风
信    仰
道家
官    职
中散大夫
地    位
竹林七贤之一
主    张
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