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后世对何景明的纪念,有以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墓地在信阳师范学院内

作者:何景明

 
有何景明研究室,还召开过何景明研讨会
 
1983年,信阳师院成立了“何景明研究室”。1984年3月,日本学者慕名前来拜锇谒何景明墓,并与师范学院进行了学术交流。1986年全国何景明学术研讨会在信阳召开。
 
 
何景明墓地遗址在现信阳师范学院内
 
何景明墓位于信阳市、金牛山管理区白坡飨堂村,现信阳师范学院内,体育馆北50米,新图书馆西100米处的山坳里。墓前原有何大复先生祠(即何家飨堂),大门墙上书有“世科”二字,后堂供奉何氏历代祖宗。祠外道左有神道碑,墓在祠后,墓前设有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青石透雕牌坊,横额书"天赐灵原"四字,钦差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显要十人衔名其上。墓前御祭有神道石刻仪仗,计有文吏、武士、狮子、马、猪、羊各一对。
 
2011年经过信阳市政府、信阳师范学院及信阳何氏宗亲多方努力,共同出资一百多万元,重修了“景明园”。
 
有何景明文学奖
 

何景明文学奖分为6个子项奖。一是何景明文学大奖。奖励评奖年度内有重要影响的信阳作家1人。二是文学分类奖。含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含结集出版的小小说)奖、诗歌奖、散文奖、杂文奖5个奖项。奖励评奖年度内信阳作家在全国出版或发表的优秀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含结集出版的小小说)、诗歌集、散文集、杂文集各4部(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习惯了你在我身边的一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本    名
何景明
别    称
大复山人
字    号
字仲默
所处时代
明代中叶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信阳
出生时间
公园1483年
去世时间
公园1521年
主要作品
大复集
主要成就
前七子之一、明朝文坛四杰
作品特点
有盛唐遗风
教育理念
品德优先,经世致用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