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何景明的主要成就是和其他几位"明代前七子"倡导文学复古

作者:何景明

 

何景明和其他几位"明代前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明代盛行台阁体,讲究粉饰太平、华贵等,注重形式。盛行八股文。何景明中进士之后,也当时的李梦阳、康海、王九思、边贡、徐祯卿、王廷相等,倡导文学复古。当时合称"明代前七子"。其主要主张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文章以适用为主,诗歌以反映现实、有韵味为好。

何李的复古运动使中国文风在明代中期为之一大变。

何景明接触民间文学反对模仿,批评李梦阳使两人反目

当时这些人拼命地学习唐诗,亦步亦趋,后来何景明发现这又将诗歌创作带到了死地,没有创新。所以何景明在回到信阳时,接解到民间文学、诗歌,发现真正的文学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是有韵味的诗歌。所以认为老杜的诗没有韵味,反而不如初唐四杰的好。反对模仿,要求独创。并批评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激怒了李梦阳,两人从此反目。

何景明在任陕西提学副使期间,耳闻目睹到学政的弊病很多,就认真加以整顿。他专教学生“经术世务”,并把省内优秀生员选拔到正学书院学习,亲自为他们讲解经史,同时又建立了一套严格规章制度。经过一番整顿,文风大有好转。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瞳孔里的阳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本    名
何景明
别    称
大复山人
字    号
字仲默
所处时代
明代中叶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信阳
出生时间
公园1483年
去世时间
公园1521年
主要作品
大复集
主要成就
前七子之一、明朝文坛四杰
作品特点
有盛唐遗风
教育理念
品德优先,经世致用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