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士祯九岁即能作草书,其书法造诣颇深,书名为诗名所掩盖

作者:王士祯

 

王士祯极少为人题字,唯几个好朋友之间书信来往,才亲自书写

王士祯自幼酷爱书法,九岁即能草书。李集《鹤征前录》云:“阮亭楷书之精,逼真褚公《枯树赋》”。冒辟疆《同人书》中称其“小楷之工,足与云间雁行”。同时人孙枝蔚有诗赞曰:“潇洒已叹书法好,清雅谁敌赋诗勤。”
 

康熙朝巡抚,书画家宋荦《西坡类稿》则称之:“书法高秀似晋人。雅不欲以此自多。人以绢素求书,辄令子弟代。惟二三同好间答书,必亲作其手迹,皆藏弆之”。
康熙朝书法家陈奕禧【褚河南枯树赋拓本跋】云:“今人惟新城总宪学之极得其神。先生海内文儒,不肯以一艺名。有求书者必命门弟子代笔,从不轻作。门弟子欲得先生书,辄假问字奏记先生随意落札便藏弆以为至宝;或稿纸传写,即涂抹点勘者,皆装潢成册。”
梁章钜【退庵书画跋】云:“先生本不以书名,亦有若无意于书,而柔闲萧散有晋唐风味。虽名书巨手,亦不能不让其出一头地。此其故不在行墨间也。”

王士祯书风早年率真狂放,中年后潇洒俊逸,清雅悠长

王士禛以诗与诗论著称于文学史,其书名为诗名所掩。
著名文字学家与书法家马宗霍(1897—1976)在《霋岳楼笔谈》中称王士祯书法为“诗人之书”。
其书风与诗风一样,经历了数次变化,早期率真狂放,中年后潇洒俊逸,清雅悠长。
王士祯家富藏书,其先父有遗书,因兵火散佚过半。入仕途后,借他人藏书而录做副本。所得收入,悉以购书,长达30余年,从无间断。康熙四十年(1701)请假告归,惟载书数车以行,弟子禹之鼎为之画有《载书图》。作书楼“池北书库”,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名命名,藏庋之富,甲于山左。与“曝书亭”并称盛一时。
有《池北书库藏书目》,收录宋元明本近500种,每书之下撰有题记。朱彝尊为之作《池北书库记》。
精于鉴赏。藏书印有“王阮亭藏书印”、“御史大夫”、“宫詹学士”、“忠勤公之世孙”、“经筵讲官”、“怀古田舍”、“琅琊王氏藏书之印”、“国子祭酒”、“宝翰堂章”等图章数十枚。
现代藏书家王绍曾辑有《渔洋读书记》600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蔱掱@涙”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近人称其书法为“诗人之书”。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

本    名
王士祯
别    称
王士禛、王士正
字    号
字子真、贻上、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山东新城
出生时间
1634年
去世时间
1711年
主要作品
《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
主要成就
创“神韵说”;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