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宋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钱钟书认为”他的诗始终没有摆脱
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却还清醒轻松,不像一般江西派的艰涩",钱基博认为"其为诗骨力坚卓,亦得法庭坚,妥帖自然过之,而才力高健不如,所以格较浑而语为驽",以上确为中肯之评. 吕氏早年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效法陈师道黄庭坚,诗风轻松流美,"清芙可爱". 二十岁左右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使"江西派"定名. 虽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但后人多视其为"江西派". 后期推崇
李白苏轼. 南渡后,时有悲慨时事之作,诗风也更为浑厚.词作虽仅二十七首,但亦有佳评. 王灼谓其词"佳处"亦"如其诗". 《啸翁词评》谓其词"工稳清润".其词多为小令,题材范围偏小,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不及诗作之浑厚. 主要写离愁别恨,风花雪月,村色野景,南渡流寓江左后亦有思乡怀国之作. 词风新奇清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下面就以其几首佳作为例浅论其词作的三个特点。
吕本中清丽自然的民歌情调同时具备"深刻精微的感受"和"完美适当的叙写"
陈如江谓吕本中词"流动明畅,清丽自然,词风格与
韦庄之疏放为近,呈现出清新流美的民歌风味,是对小令的开拓".以此篇《采桑子》而言: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此类佳作在唐诗宋词中可以找出不少,要能使人读后尤有余味经久不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张炎《词源》云:"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作词本当如此。但构思容易,变成语言确很难不变的平淡无奇。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好"即是此意。佳作看似妙手偶得实际上却包含了作者的无穷心血。
吕本中的词写离愁别恨,别有风味,全无文人气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无一用典,词句极平常,但却别有风味,全无文人气。《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憾,只求团圆。上片写其南北漂泊,东西奔走,只有江楼月亮伴随左右,思"君"之情甚浓。此处"南北东西"反复使用,既指人的漂泊,又指月的相随,白描之下,感情自然流露出来。"恨君"也是民歌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只是此处的"恨君"实为思"君"念"君",而"无别离"却是难相随。"无"只是作者心头的美好愿望而已。下片"恨君却似江楼月"和上片"恨君不似江楼月"一字之差,"暂满还亏"亦如"南北东西"反复使用,深具民歌的重叠之美。而以"江楼月"作比:月明随人"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多么的美好,恨不得"君"立刻变成这清空中的明月长伴左右;而月分明也"月亏盈"(
元好问《鹧鸪天》),"暂满还亏,暂满还亏",缺多而满少,"待得团圆是几时"?"君"作此月岂不难相聚。同是一个月亮,在上下片中比拟的情感、表达的内容各不相同,如此困难而又自然贴切,构思精巧,无雕琢的痕迹,实在难得,也颇有民歌的韵味。
吕本中词作清新自然,少做作之态,确实是一时佳作
若论清新自然,吕居仁词作中还可以举出不少例子:
《虞美人》(平生臭味如君少) "清风也到江南路"
《虞美人>>(平生臭味如君少) "对人不是忆姚黄,实是旧时风味老难忘"
《虞美人》(梅花自是于春懒) "几回冲雨过疏篱"
《长相思》(要相忘) "要相忘,不相忘"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满江红》(东里先生) "门前流水清如玉"
细读之下,便可知陈如江所言非虚。此类词作,词浅而意深,清畅而婉丽,少做作之态,确实是一时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