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吴藻因其抑郁的情怀,写作风格呈现“双性”风格特质

作者:吴藻

 

吴藻的历史记载

《民国黟县四志》卷八《才女》曰:“女,吴氏,名藻,字苹香,叶里人,父葆真,字辅吾,向在浙江杭州典业生理,遂侨于浙,故字女于钱塘县望平村许振清为妻,年十九而寡,矢志守节,才名藻于京师,记其题名妹百咏词一首调寄喝火令,词云……”。
 

《安徽人物大辞典》:“吴藻,黟县人,字苹香。葆真女,钱唐许振清室。19岁而寡。工诗词。著有《读骚图曲》、《香南雪北词》、《吴藻词》、《花帘词》、《花帘书屋诗》。据《清诗纪事》《列女卷》云:吴藻,字苹香,浙江钱塘人。著有《花帘书屋诗词》。”
俞陛云《清代闺秀诗话》:“清代闺秀之工填词者,清初推徐湘苹,嘉道间推顾太清、吴苹香。湘苹以深稳胜,太清以高旷胜,苹香以博雅胜,卓然为三大家。苹香初好词曲,后兼肆力于诗。父与夫皆业贾,两家无一读书者,而独见秀异,殆由夙慧。……”
沈善宝《名媛诗话》:“吴苹香最工倚声,著有《花帘诗稿》行世。诗不多作,偶一吟咏,超妙绝尘……”

吴藻的写作风格流丽清圆,舒放豪壮

深春浅夏、夕阳芳草生发之词意;梅风蕉雨、水庭虚窗外之禅心;花笺雅画、酒筵清游之风情,构建了一个多面多情的吴藻:似小女子,眉底心上的闺绪皆被她细细沉吟;又不似小女子,其胸中的不平之气亦付深深长啸。敏慧多情的性格,写入词间句句流丽清圆,博雅疏朗之意气,融进曲内行行舒放豪壮。“奄有众妙”,《花帘词》序而又自成一格。

吴藻自幼喜欢男装,更曾效风流雅士赌酒青楼

吴藻自“幼好奇服,崇兰是纫”《香)庐词》序,虽生于商贾之家,她仍工词、善琴、能绘、通律,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词随笔》中以“夙世书仙”誉之。而吴藻向来亦以“扫眉才”自诩,称“想我空眼当世,志轶尘凡,高情不逐梨花,奇气可吞云梦”,从不掩饰自己欲超越闺阁之限的豪情。为此,除了“居恒料家事外,”如雅士一般“手执一卷,兴至辄吟”,她还常与异性如魏谦升、赵庆嬉等人对词学互相讨论请益,并藉以建立了如男性文人间的诚挚友谊。据黄燮清《香南)北词》序叙述:“(吴藻)女士……尝与研定词学,辄多会解创论,时下名流,往往不逮。”而吴藻并没有词学专著传世,观其心路,应是不止要庄重地立言于众,而更是为了树立一个与男性比肩的儒雅姿态。为了进一步弱化自己的女性性别,她更曾效风流雅士赌酒青楼,于角韵歌弦声中品赏才妓美人,其怜香惜玉之感并不逊于男性。在《洞仙歌·赠吴门青林校书》中,吴藻以男子眼光,推赏校书“珊珊琐骨”、“翠袖生寒”的赢弱之美,更道出“买个红船,载卿同去”隐入“漠漠五湖春”的雅士梦想。向戏语挥洒真情绪,以换位法突现自己豪爽的雅士风貌。

吴藻师从陈文述,除了学习诗词,还学习奉道参禅

据黄嫣梨《清女词人吴藻交游考》统计,在吴藻作品中可考的人凡73位,有官宦、逸士、名媛、商贾、书画家等各类人士。吴藻凡38阕唱酬之作和83阕的题跋词,占全词数目之40%,亦是其社会活动活跃的旁证。在或出游、或结社、或唱酬的场合中,若与仕女逡巡,吴藻又不失名媛风范,表现出纤细、柔弱、多情的另一面。她师从陈文述,既学诗词、亦学奉道参禅。与众碧城女弟子既雅聚唱酬以切磋相励、又共同编辑《西泠闺咏》以怜才自惜。接纳才媛的气度、见识之要求,亦为当时文人雅士所热衷培养的品格。吴藻常以女性情怀与闺秀相互鼓励,给予彼此继续深入生活、深入写作的力量。在才媛词集题跋中她往往不吝赞美,除却礼仪上的考虑,更倾注了对同以笔墨发泄情绪之女性的支持与搀扶。如挚友汪端临丧夫之痛,吴藻以《金缕曲》安慰之,并强调汪并非孤立“幽独”之境,诸多“知己”尚在身旁,继而鼓励其坚强振作,继续写作并整理丈夫的遗稿。而闺秀抒怀,一般离不开春思秋怨、缠云怀月,他人一笔一划的闺愁往往亦触到了吴藻心痛处,她往往亦沉浸在女性的愁海中与之同病相怜。与众红颜知己雅集,吴藻表现出来的小儿女的天真与柔情,既是一种社交的融合,亦是吴藻以共同的心事与际遇,在同唱共饮中酝酿相携相惜的氛围,由此凝聚女性自爱、自豪之张力的心想。

吴藻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其独特性情,更像双性”人格

于闺阁之外或深或浅,或款款或洒落的交游足迹,适度纾解了吴藻抑郁的情怀,亦展现了她相对独立的人格魅力。而最能舒缓其情绪的,还是她笔下的文字。从她填的第一首《浪淘沙》开始,到最后觉得“忧患馀生,人事有不可言者……此后恐不更作”不过十年时间,吴藻之传世作品,计有:《花帘词》一卷、《香南)北词》一卷、以及收入《民国黟县四志》的《喝火令》一阕,凡292阕;《花帘书屋诗》九首;《乔影》(别名《饮酒读骚图》)一套;小令一首,套数五套。清嘉道年间,时人对其作品推崇备至:《两般秋雨庵随笔》云《花帘词》“逼真《漱玉》遗音”;吴载功《乔影》跋云:“灵均香草之思犹在人间,而得之闺阁尤为千古绝调”;《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曰:“清代女子为词者,藻亦可以成一家矣。”苹香能特立于清闺秀词人,笔者以为,这不但因为其具奄有众妙的词笔、博雅的学养,更在于她独特的性情,即晚清社会对才媛之态度以及其不谐身世引发、培养出的雅士气向外而表现出来的显著的“双性”人格。
所谓“双性”,即“双性同体”,意为同一身体兼备雄雌两性的特征。此词源于柏拉图之《会饮篇》:远古之人类分为男人、女人、阴阳人,每人皆有两副面容及体格,天神宙斯因惧怕人类之力量过于强大而将其劈成两半,由此演化成了现代之人。于是人的生命与生活自此便在寻找另一半的题旨下展开,因为“它要恢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治好从前剖开的伤痛。”这种对可能是同性,也有可能是异性的“另一半”的精神追寻,后来衍化为个体在性情及艺术上的本性超越。而这种超越的思想基础,就是对男女性别差异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天师钟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吴藻简介

吴藻,清(一七九九―一八六二)女。字苹香,自号玉岑子,仁和(今杭州)。人。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自绘饮酒读骚图,又题饮酒读骚图曲。著有《花帘词》一卷、《香南雪北词》一卷、《饮酒读骚图曲》(又名《乔影》)、《花帘书屋诗》等。

中文名
吴藻
别    名
自号玉岑子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杭州府仁和县(今杭州)
出生日期
1799年
逝世日期
1862年
职    业
文学 诗人
代表作品
乔影,花帘词,香南雪北词
朝    代
清代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