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爱育黎拔力八达坚信儒家文化可以将国家管理好,下令蒙古人犯法与汉人同罪

作者:爱育黎拔力八达

 

爱育黎拔力八达十分喜欢汉文学,出版了很多汉文著作
爱育黎拔力八达对汉文化的喜爱,他和他的臣僚(特别是蒙古和色目臣僚)对儒家政治学说和汉人历史经验的渴求,可以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下令翻译或出版的著作的数量和性质上反映出来。翻译成蒙古文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尚书》;宋人真德秀(1178—1235年)撰写的《大学衍义》;与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有关的两部著作,吴兢(670—749年)撰写的《贞观政要》和太宗本人为他的继承者撰写的《帝范》;司马光(1019—1086年)撰写的伟大史书《资治通鉴》。
在爱育黎拔力八达赞助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孝经》;刘向撰写的《烈女传》;唐代学者陆淳研究《春秋》的论著以及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
虽然以上所列在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意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反映的是他作为天子有倡导大众道德和增加物质福利的责任,翻译著作的选择,则显示了他的实用主义目标。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并希望蒙古人和色目人能够诵习该书的译本。蒙古君主显然希望蒙古和色目精英,包括他自己,能够学习儒家的政治学说和汉人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唐太宗的教诫,能把国家管理得更好。

爱育黎拔力八达无法削弱藩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撤销了札鲁忽赤
爱育黎拔力八达按照中原传统方式对元朝政府的改革无法走得太远,他不能削弱蒙古诸王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经济特权来加强中央集权。尽管忽必烈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策,蒙古诸王仍然拥有对他们领地相当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力是政治冒险,因为这将面临蒙古和元帝国一条最基本原则的正面挑战。爱育黎拔力八达尝试削弱诸王权力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这一原因。
至大四年(1311年)冬季,爱育黎拔力八达下令撤销诸王的札鲁忽赤(汉译断事官),蒙古人犯盗诈者,命所隶千户鞫问。由于札鲁忽赤代表诸王处理他们领地中的蒙古人的法律事务,撤销札鲁忽赤显然意味着取消了诸王直接审理他们属下的蒙古人案件的权力。皇帝的这一命令似乎只实行了很短的时间,因为已知晋王也孙铁木儿(后来的泰定帝,1323—1138年在位)和周王和世(海山之子,后来的明宗,1329年在位)两人在1316年被允许在他们位下设立了几个札鲁忽赤。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淡忘那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爱育黎拔力八达一般指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4月9日—1320年3月1日),元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时间为1311年4月7日—1320年3月1日。蒙古帝国大汗,是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皇庆和延祐。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在位九年,死后并未传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传位其子元英宗硕德八剌。庙号仁宗,谥号圣文钦孝皇帝,汗号“普颜笃可汗”。

本    名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别    称
元仁宗、普颜笃汗
所处时代
元朝
民族族群
蒙古族
出生地
上都路缙山县香水园
出生时间
1285年4月9日
去世时间
1320年3月1日
主要作品
风宪宏纲
主要成就
实行科举制度,整顿朝政
庙    号
仁宗
谥    号
圣文钦孝皇帝
汗    号
普颜笃汗
职    业
皇帝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