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乾顺削弱母权,实行分封制,害怕金朝攻打和宋朝联合

作者:李乾顺

 

李乾顺一直依靠辽国才能坐稳皇位,十分爱才,采取分封制巩固权利

李乾顺借助于辽朝的力量,结束了母党专权的局面,又依靠辽道宗的扶植亲政。因此李乾顺执政后,在政治上完全依附于辽朝,对宋朝则采取和解政策。
李乾顺亲政后,吸取前朝外威专权的历史教训,努力削夺母党势力。其时梁后亲信嵬名阿吴已死,李乾顺以统军仁多保忠心怀异志,解除其兵权。另一方面又采取分封皇族以巩固帝王权力的措施。贞观三年(1103年)九月,李乾顺封勇武多谋的庶弟察哥为晋王,并让他掌握兵权。元德二年(1120年)十一月,又封宗室景思子仁忠为濮王,仁礼为舒王。 仁忠、仁礼兄弟二人通晓蕃、汉文字,又擅长诗文,李乾顺爱其才,又授仁忠为礼部郎中,仁礼为河南转运使。封大臣嵬名安惠为梁国正献王。

李乾顺钦慕儒家文化,在西夏提倡汉文化,十分优待文人
西夏自元昊,一直存在着“蕃礼”与“汉礼”之争,毅宗、惠宗两朝经过反复,到李乾顺时斗争更加激烈。李乾顺对高度发展的儒家文化与汉族文明十分倾慕,他决定在西夏大力提倡汉文化,以改变西夏的落后风气。永安三年(1101年),他借御史中丞薛元礼之口倡导儒学,在薛元礼的上疏中称:“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儒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只有重新提倡汉学,才能改变西夏的不良风气,挽救面临的危机。李乾顺采纳了薛元礼的建议,下令在原有的“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挑选皇亲贵族子弟300人,建立“养贤务”,由官府供给廪食,设置教授,进行培养。
李乾顺尊儒崇佛,贞观三年(1103年)二月,李乾顺为母后祈福,于甘州(今甘肃张掖)建造宏伟壮丽的卧佛寺。贞观十二年(1112年),正式公布按资格任用官吏的办法,除“宗族世家议功议亲俱加蕃、汉一等”外,对擅长文学的士人“尤以不次擢”,给予特别的优待。李乾顺自己也喜欢附庸风雅,曾借大臣高守忠宅第后院生长灵芝,以为祥瑞,百官朝贺之际,李乾顺作《灵芝歌》与诸大臣酬唱,并“勒石志瑞”。  有的贵族大臣对李乾顺重文轻武的举措不满。其时正逢连年水旱灾荒,李乾顺命诸臣言得失,御史大夫谋宁克任立即上疏,对李乾顺的重文轻武政策提出看法,指出:“既隆文治,尤修武备,毋徒慕好士之虚名,而忘御边之实务也”。但李乾顺不予采纳。

北宋灭亡后,南宋高宗于正德二年(1128年)正月及四年正月,两次遣使与夏国通好,李乾顺都无回应,并于正德六年(1132年)下令停行宋朝所赐历书。
八月,李乾顺听到金朝集兵云中,将取川陕的消息,恐金将进攻西夏,遂遣使至川陕宋朝军中,表示愿与宋朝通好。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碎的痕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乾顺(1083年—1139年),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夏惠宗李秉常长子,母亲昭简文穆皇后梁氏和祖母毅宗皇后梁氏都为汉族。1086年到1139年在位。西夏杰出的君主、政治家。
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李秉常去世后李乾顺即位,年仅三岁,母党专政。梁氏统治期间,西夏政治腐败,军队衰弱,北宋趁机来攻,夏军屡战屡败,自幼雄才大略的李乾顺看到了这一点,于永安二年(1099年)16岁时灭梁氏而亲政。
他亲政后整顿吏治,确定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累朝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颁布等级制的官阶封号,除皇帝及帝位继承人外,分为七品,西夏政治制度日臻完备。并且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在李乾顺的励精图治下,西夏国势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他爱好汉族文化,在国内传授汉学,培养官员。制定按照资格任官的法令,对文学优长者特加奖擢。撰《灵芝歌》,歌词刻石置于学校。另外,李乾顺的外交政策也非常巧妙。当时,辽、宋都日益衰落,李乾顺先联辽侵宋,夺大片土地;又在辽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
大德五年农历六月四日(1139年7月1日)去世,在位54年,享年五十六岁。庙号崇宗,谥号圣文皇帝,葬于显陵,由其子李仁孝即位。

本    名
李乾顺
所处时代
中国(西夏)
民族族群
党项族
出生地
西夏兴庆
出生时间
1083年
去世时间
1139年7月1日
主要作品
《灵芝歌》
主要成就
以汉法治国,开创乾顺盛世,夺取河西之地
庙    号
崇宗
谥    号
圣文皇帝
父    亲
李秉常
母    亲
梁皇后
前    任
夏惠宗李秉常
继    任
夏仁宗李仁孝
陵    寝
显陵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