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秉常
宋朝决定在夏国内乱时对其讨伐,梁太后采纳老将计谋击败宋军
这时在对待夏国的内乱上,宋朝有主战与反战两派。主战派以鄜延路总管种谔为代表,他在上疏中称:“西夏发生内乱,我们应该兴师问罪,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反战派如知枢密院孙固、知谏院滕元发等人,所持理由是“兴兵讨伐容易,解决问题困难啊”。主张对西夏采取从政治上分裂他们疆土的策略,反战派的主张遭到宋神宗的拒绝。宋朝最终部署了近50万大军,兵分五路,以熙河经略使宦官李宪为统帅,从东、南、西南三个方面发起对夏的全面攻击。 宋军五路攻夏,开始连连得胜,夏军节节败退。梁太后束手无策,向群臣问计,一老将向梁太后献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终于击退优势的宋军,败宋军于灵州城下。
大安八年(1082年)七月,宋朝在夏、银、宥三州界修建永乐城,形成了对西夏的威胁。九月,梁太后命令夏统军叶悖麻、咩讹埋领六监军司所辖30万大军进攻永乐城,宋将徐禧出动7万大军迎战于永乐城下,初战失利,宋军败退入城中,又被夏军断绝水源与粮运,城遂被攻破,宋将自徐禧以下将校死亡数百人,士卒役夫伤亡数万。宋神宗听到永乐城惨败的消息,临朝失声痛哭。战后夏宋再度议和。
李秉常被囚禁期间,宋朝与夏朝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百姓请求他复位
梁太后囚禁李秉常以来,因与宋朝连年的战争,宋朝给夏的岁赐和两国和市都已断绝,财政困乏,物价暴涨,官民怨恨,民不聊生。朝中对梁氏母党专权的不满情绪日趋激烈,要求李秉常复位的呼声也不可遏止。
大安九年(1083)闰六月,梁太后与梁乙埋等在众议纷纷中,让李秉常复位,以缓和矛盾。李秉常复位后,朝政大权仍然紧握在梁太后与梁乙埋手中,他们以李秉常的名义遣使到宋朝上表请称臣纳贡,以求重新得到宋朝的“岁赐”。另一方面又以索回夏旧有疆土为理由,继续对宋朝边境进行骚扰、攻掠。
大安十一年(1085)二月,国相梁乙埋死,在梁太后的一手操纵下,立梁乙埋之子梁乙逋为国相,梁氏姑侄继续把持朝政,李秉常仍然摆脱不掉梁太后的控制。这年十月间,专横一世的梁太后也寿终正寝,梁乙逋失去了靠山,地位开始动摇。其时分掌左右厢兵的统帅、皇族仁多保忠公开与梁乙逋抗衡,夏统治集团内部皇族与后族的斗争更加尖锐激烈起来。软弱无能的李秉常在这场激烈的争权夺利斗争中,自感无所作为,终日忧愤,难以自拔。
天安礼定元年(1086)七月十日李秉常死去,终年26岁。谥康靖皇帝,庙号惠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