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杨振宁虽入美籍成为美国公民,但对祖国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永恒不变的

作者:杨振宁

 

基于杨振宁在物理学的贡献以其名字为物理研究所命名
1997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报,将该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国际编号为342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杨振宁星”。
1999年5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004年4月21日,清华大学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及杰出年轻学者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2008年11月29日,杨振宁当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


对杨振宁的评价描述:德才兼备,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者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对杨振宁作出了高度评价,“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顾秉林透露,他任校长时杨振宁推荐了著名计算机专家姚期智来清华任教,为后来清华引进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还把在清华的工资都捐了出来,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说,“很多人学问很大,脾气也比较大一点,而杨先生,你跟他什么都可以说。”,“杨振宁是位尊重人的忠厚长者,什么事都可与他辩论。”  葛墨林认为,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师生,不仅在学问上受惠于杨振宁,人品、学风上也受益颇多。杨振宁“宁拙毋巧,宁朴勿华”的要求,影响极大。
中科院外籍院士聂华桐:杨先生是非常实在的一个人,他做的工作都是扎扎实实的,讲求实际效果,实实在在,这是他的一个性格。但通常一个非常实在的人往往容易缺乏想像力;同样地,一个想像力非常丰富的人又不容易很实在,往往容易变得想入非非,想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可是杨先生一方面很实在,另一方面又有十分丰富的想像力,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杨先生另外一个很突出的品质,就是诚实。一般来讲,诚实往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那种诚实,在这个意义上讲杨先生当然是诚实的。他对人坦诚,不会虚假的一套。可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诚实。
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杨先生被一些网民批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言论总是为中国辩护,为当前的社会现实辩护,为中国的改革发展辩护。这些人可能并不了解,杨先生的爱国,是爱到骨子里的,而且是一贯的,永远不变的。我在与杨先生的接触中,无论谈论什么话题,他都从不回避,愿意正面“接招”,而且敢于直言。这可能和他作为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有关,他不喜欢绕圈子。当然谈论中国的社会现实,不免会涉及阴暗的方面,杨先生并不否认问题的存在,但是他对未来总是抱有信心,话语间自觉不自觉地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辩护。杨先生习惯性地为中国的进步而辩护,已经成为他性格的一个部分。这与他从小接受父亲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有关,也与他作为华人在美国长期受到歧视的境遇有关。或许,他也有局限性、片面性;或许,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的某个观点不免带有几分“天真”;或许,他的判断也不一定都是准确的。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你可以不接受他的任何影响,但是,你不应该怀疑他的真诚。
作家江才健:杨振宁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有标志意义的事。中国一向自视为天朝大国,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自此一蹶不振,信心大失。杨振宁的获奖,如他自己所说,是“帮助改变中国人自觉不如人的心理”,不但影响许多年轻学子投身物理,他后来的思言行止,也对中国人的学术文化带来深远影响。
杨振宁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在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人民网评)
有人说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网易评)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政界、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腾讯评)
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物理学家戴森评)
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迩丶只是记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清华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194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长期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中文名
杨振宁
外文名
Chen-Ning Yang
国    籍
美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合肥三河镇
出生日期
1922年(壬戌年)10月1日
职    业
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
西南联大、清华大学、芝加哥大学
主要成就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 
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1994年获鲍尔奖
代表作品
《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