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张一弓的作品中饱含农村变革的曲折,以及对理想主义的强烈渴望

作者:张一弓

 

张一弓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其中《远去的驿站》入围茅盾文学奖
中篇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获全国第一届中篇小说一等奖,中篇小说《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儿和她的小嘎斯》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黑娃照相》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集《张一弓集》获全国第一届优秀图书奖。
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
《远去的驿站》张一弓从一个孩童的经历和视角,写出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我”的大舅、父亲以及姨夫为核心的三个家族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书中有四十多个人物相继出场,没有太复杂的关系,也没有过多缠绵的感情纠葛,只是在大舅的冲动中,在父亲的执著中,在姨夫的坚持中,面对敌人,面对情人,面对手足而产生的诸多心灵上的撞击。作者把人物思想、情感的冲突,心灵的对话描绘得生动感人。


张一弓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喜爱文学,并创作多部作品
张一弓,一级作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35年生,祖籍南阳新野县。父亲张长弓原是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母亲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少年时代就受到家庭熏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50年,他在开封高中读二年级时,写了一首叙事诗,获得全校文艺比赛第一名。后到《河南大众报》和《河南日报》任记者、编辑长达30年。195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同年加入。1959年秋至1960年,因写短篇小说《母亲》受错误批判而辍笔20年。1980年后重新发表作品。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铁匠的罗曼史》、《春妞和她的小戛斯》分别获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有多部小说被搬上电影银幕。《黑娃照相》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已出版的中篇、短篇小说集有《张铁匠的罗曼史》、《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火神》、《流泪的红蜡烛》、《死吻》、《死恋》、《张一弓中短篇小说集》、《野美人与黑蝴蝶》等。《流星在寻找失去的轨道》、《伏尔加轿车停在县委大院里》、《火神》 都颇引人瞩目。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张一弓称自己是“同时代人的秘书”。深入反思农村历史道路的曲折,热情拥抱变革时期的农村现实,努力追踪农村的变革步伐,使他的小说成为充满热情和理想的现实主义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的创作转向对人性、人的生存境遇、人的失落与寻找等问题的揭示。他偏爱生活中的特异事件,擅长通过戏剧化的手段,造成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舒卷自如的情节结构、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带有英雄气质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强烈的政治色彩与充沛的文学激情、雄浑悲壮的风格与滑稽幽默的笔调相结合、欧化的叙述语言与充满乡土气的人物语言相融汇,使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魅力。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迷失在沒有你的世界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张一弓,1934年生,河南省新野县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开封高中。历任《河南大众报》记者、编辑、编辑组长,《河南日报》记者、文艺组负责编辑、理论处处长、革委会副主任兼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登封县文化馆副馆长,河南省文联创作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中文名
张一弓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河南开封
出生日期
1934年12月
逝世日期
2016年1月9日
职    业
作家
主要成就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代表作品
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铁匠的罗曼史》
祖    籍
河南南阳新野县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