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徐庶因不得已而投奔曹操却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未曾向曹操进献计谋

作者:徐庶

 

徐庶被设计不得已投奔曹操,却始终心向刘备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 
“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隐居鼓子洋上良久,只为劝人向善
据说灵山东北海上有一岛叫鼓子洋,岛上有一种白色的耐冬花,有双手合围那么大。有个好事的人前往摘取这种花,回途中遇见一个驾着小船的老人,穿着芒鞋道袍,老人问他:“你是干什么的?”那好事人如实回答,老人随即呵斥道:“这个不是世间俗物,可以留给人抵御冬天严寒。”老人又告诉他:“即墨有个学道学的先生叫胡峄阳,你可以替我问候他。”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好事人非常惊疑,于是架竹筏返回。却忽然刮起了大风,直到那人把所摘取的耐冬花全部丢弃,大风才停止。后来那人去找胡峄阳,告诉了他的所见所闻,胡峄阳告诉他:“那个人是三国时的徐庶,在鼓子洋上隐居很久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望眼欲穿”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徐庶简介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名徐福(《三国演义》中因对史书的误解错将其名改为单(shan)福),本是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求学于儒家学舍。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本    名
徐庶
别    称
徐福、单福(小说三国演义中徐庶化名)
字    号
元直
所处时代
汉末三国
出生地
颍川长社
主要成就
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帮助刘备破八门金锁阵
职    业
谋士
官    职
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