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张国焘的肃反运动以及王明的排挤使他选择投靠国民党,周恩来多次劝解无果

作者:张国焘

 

张国焘大搞肃反运动杀害大量红四军,使其地位无可撼动
1931年,刚从苏联回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赴鄂豫皖根据地,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在张国焘的主持指挥下,红四方面军越战越强,根据地日益扩大,成为三大根据地和三支主力红军中发展最快最强的一支。
建设红军的同时,张国焘也曾大搞“肃反”运动。这场“整肃”杀害了红四军多少人,至今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仅1931年11月22日陈昌浩在《彭杨学校报告肃反经过》一文内就承认:“这次共计肃清改逆1000人,富农及一切不好的分子计一千五六百人。”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记述:“将近3个月的‘肃反’,肃掉了2500名以上的红军指战员。”而当时的红四军不过1.5万人,还有数字是:12个团杀掉了6000人!
张国焘主持的“肃反”不仅杀人数量过多,刑讯逼供也非常残酷。杨克武少将在回忆“肃反”那段经历时说:“张国焘搞‘肃反’时,我在红四方面军政治科任科长,专搞‘肃反’,杀了一些人。刑罚也是很残酷的,如灌辣椒水、手指头钉竹签子、站火砖、捆绑吊打等等,苦打成招。那时生活艰苦,战士们打地主的东西,在一起吃一顿饱饭,说这是‘吃喝委员会’。仗没打好,说是对反革命手软。”几个月的“肃反”使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的地位无可撼动。 


张国焘因受王明的排挤而选择叛党,不再为共产党浴血奋战
红军长征到达陕西省北部的陕甘宁根据地。延安发起了大规模批判张国焘运动,无数的罪名和帽子扣在张国焘头上。
这时候,在苏联就企图排挤和取代张国焘的王明从苏联回国,王明迫不及待地下令枪杀了张国焘手下的三位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罪名是“托派”。王明在与张国焘谈话中说:“你不是‘托派’,不过受‘托派’利用。”张国焘更加惶惶不可终日。
1938年4月5日,张国焘在赴陕西中部祭扫黄帝陵之后,登上了中国国民党方面的汽车扬长而去。周恩来等人百般劝阻无果,张国焘叛党终成事实。张在自己的退党声明中说:“这个共产党已经不是我毕生向往和为之浴血奋斗的那个党了!”
1949年前,张国焘携全家前往台湾,但未能继续在军统任职,后隐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晚年张国焘靠给美国人写回忆录为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据为己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张国焘(1897-1979年),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省萍乡县人(今萍乡市上栗县)。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16年,张国焘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1920年10月,创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32年进入鄂豫皖苏区,成为根据地事实上的领导者。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懋功会师后,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

1937年3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受到批判。1938年4月初,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中国国民党;4月18日被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军统从事反共特务活动,上演了一幕“中共创始人反对中共”的闹剧。1974年著有长篇回忆录《我的回忆》。1979年逝世于加拿大多伦多。

中文名
张国焘
外文名
阿莫索夫
别    名
张特立、张彪、恺荫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
出生日期
1897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
1979年12月3日
职    业
政治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创办人之一 
中共一大主席 
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代表作品
《我的回忆》
逝世地点
加拿大多伦多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