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雍正被记载于《清史稿》等文献中,早年被父皇康熙严格管束

作者:雍正

 

雍正出生于紫禁城永和宫,随康熙北征时掌管正红旗大营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胤禛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生母为德妃乌雅氏。由于其生母乌雅氏出身低微,不能给胤禛带来皇子中的特殊地位,此外,清初时后宫也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满月后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孝懿仁皇后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孝懿仁皇后没有生过皇子,只有一个公主还早年殇逝,故而养育德嫔之子,年幼的胤禛因其尊贵,很可能有意巴结她。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胤禛六岁进尚书房,胤禛跟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与胤禛关系最密切的是顾八代,胤禛说他“品行端方,学术醇正。”少年和青年时代的胤禛,受父皇和师傅的严格管束,从事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也在这个时期,作《春日读书》、《夏日读书》等诗歌。稍长,便跟随康熙帝四出巡幸,并奉命办理一些政事。十六岁那年,他陪同其三兄胤祉往祭曲阜孔庙。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十九岁的胤禛随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掌管正红旗大营,此役胤禛没有参加,然而他很关心这次战斗,作《狼居胥山大阅》、《功成回銮恭颂二首》,赞扬乃父用兵的功业。 [6] 又往遵化暂安奉殿祭祀孝庄文皇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十一岁的胤禛受封为贝勒。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十三岁的胤禛侍从康熙帝视察永定河工地,检验工程质量。二十五岁,随同父皇巡幸五台山,次年侍从南巡江浙,对治理黄河、淮河工程进行验收。

记载雍正的相关文献及其作者介绍
文献性质   文献                                     主编者
官修正史 《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 赵尔巽等
               《清实录·清世宗实录》          清朝官修
学者论著 《雍正传》                             冯尔康
               《雍正帝》                              冯尔康
               《雍正篡位说驳难》                杨启樵
               《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杨启樵
               《雍正研究》                          史松
               《说雍正》                              纪连海
               《雍正继位新探》                   冯尔康
               《雍正》                                  李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多1点╯温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雍正简介

雍正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一般指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同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其第四子弘历。

本    名
爱新觉罗·胤禛
别    称
雍正皇帝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出生时间
1678年12月13日
去世时间
1735年10月8日
主要作品
《雍邸集》
主要成就
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
庙    号
世宗
年    号
雍正
谥    号
宪皇帝
陵    寝
清泰陵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