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黄宗羲一生著述多300多卷,其社会批判与思想创新的精神,为现代社会所认同

作者:黄宗羲

 

黄宗羲一生著述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等

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刊印的《黄宗羲全集》(12册),精装,沈善洪主编,吴光执行主编,是收集黄宗羲诗文最全的版本。

黄宗羲得温家宝评价,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黄宗羲自云: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
马叙伦称道黄宗羲是秦以后二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之一。 顾诚在《南明史》批判黄宗羲的基本论点只是一句话,东林人士是“君子”,与东林异调者为“小人”。
夏允彝《幸存录》书中说:“东林之持论高,而于筹边制寇,卒无实着。”黄宗羲真不愧是刘宗周的弟子,反驳道:“夫筹边制寇之实着,在亲君子远小人而已。”
中国国务院温家宝: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


杨国荣说黄宗羲的致知工夫已开始由体认道德本体而向明自然之理扩展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黄宗羲的思想本身当然也有缺陷,但他在民权理论上确实有超越卢梭的地方。
东方网(《不可忘记黄宗羲》):他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表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黄宗羲从民本到民主思想的发展,促进了十九世纪末维新派要求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无不受到黄宗羲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黄宗羲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杨国荣的《王学通论》:黄宗羲的致知工夫已开始由体认道德本体而向明自然之理扩展,这种转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从封建理学观念向近代思维方式迈出了一步。

黄宗羲无愧为中国明清之际伟大启蒙思想家

 

新闻网(《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黄宗羲的批判求实精神及力主改革的理论勇气,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志于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今天,我们纪念黄宗羲,不仅要研究、了解黄宗羲为后人留下了哪些有意义的思想与学术遗产,更要学习黄宗羲的社会批判与思想创新的精神,为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学术文化的发展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光明网(《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理论结构及其现代意义》):(《留书》和《明夷待访录》)这两部堪称姊妹篇的政论专著,从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新民本思想,从而奠定了黄宗羲作为中国明清之际伟大启蒙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黄宗羲的史籍记载

《清史稿·黄宗羲传》

黄宗羲家庭成员表

父亲:黄尊素(东林七君子之一)
弟:黄宗炎、黄宗会
儿子:黄百药、黄正谊、黄百家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不懂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中文名
黄宗羲
别    名
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
国    籍
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绍兴府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
出生日期
1610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
1695年8月12日
职    业
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信    仰
儒学
主要成就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位列明末清初五大家
代表作品
《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南雷文定》《四明山志》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