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孝靖皇后
孝靖皇后遭到百般摧残,受尽虐待,其儿子在多方关照下终平安长大
王恭妃被进封为皇贵妃后,不但没有享受到皇贵妃的优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宫,无人问津,处境更加凄苦。在这十余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明神宗的厌恶冷落,又被盛宠的郑贵妃视为眼中钉,饱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极差。使尽各种手段排挤和虐待王恭妃母子。郑贵妃提到王恭妃时,总是称其为“老妈妈”,暗行诬蔑和讽刺,甚至当着皇帝的面也如此,明神宗并不加以制止,心里对王恭妃感觉更不好;通过考古发掘,出自她棺椁内一把银壶,壶底刻铭文一周”大明万历壬午年(1582年)制”——可见这是她被封为恭妃的当年一直用到去世时的实物。30多年来她从宫女成为妃子再成为皇贵妃,又是未来皇帝的生母,生活上使用的器物却没有多大变化。此壶没有任何装饰,不仅比不上妃嫔墓出土的器物,甚至还没有民间富裕人家出土的器具精美。另一件出自她棺椁内的镀金银盘,也满是破洞和缺口。
王恭妃生下皇长子,理应进封为贵妃,但神宗就是不进封,好长时间王淑蓉的封号依然如故。再就是让王淑蓉母子同居景阳宫,不让她们与神宗见面,使皇帝逐渐淡化与皇长子的感情。过作为母亲,王恭妃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儿子。她对儿子的安全极为担心,一直到13岁母子还一同起卧。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郑贵妃污蔑皇长子喜欢和宫女嬉戏,已不是处男。明神宗派使者前去验视。王恭妃大哭:“十三年来我同儿子一同起卧,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不敢离开半刻,就是怕有变故,我的忧惧今日果然应验了啊!”使者不敢隐瞒,如实禀报神宗,皇长子的清白才算保住。
朱常洛赖嫡母王皇后、祖母孝定太后李氏的多方关照调护,终得以平安长大成人。
孝靖皇后于幽禁中哭瞎双眼,与儿子见最后一面后悲愤而终
儿子当了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头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阳宫,整整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晋封就更谈不上了。
直到万历三十四年(1605)十一月,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长孙朱由校(日后的明熹宗),太子有了儿子、明神宗有了孙子,而且朝臣们多年来的谏言力争,民间也议论纷纭,明神宗才借着给母亲加徽号的机会,顺便将王氏晋封为贵妃、皇贵妃。成为皇贵妃,听起来位极尊贵,其实因为皇帝的冷落,她凄惨的日子并没有什么改变,有名无实,始终受着迫害,一直被幽禁着,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在她身患重病时,明神宗也没有去看望过她。
万历三十九年(1611)九月九月十三日,王恭妃病危。朱常洛请旨见母亲一面,明神宗同意了。当太子赶到母亲居所时,景阳宫依然深锁不开。太子无奈,只得找太监拿来钥匙,破锁而入。 临终时,王恭妃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儿子,可惜早已双目失明。她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衣服,百感交集,凄然泪下:“你终于长大成人了,我死而无恨!”。母子俩抱头痛哭,太子的侍从们也纷纷落泪,大伙哭的头都抬不起来。当日酉时(下午5 时正至下午7 时正),王氏气绝而死。王恭妃在深宫中苦熬了近30年,却始终没有盼到出头之日,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而《先拨志始》根据外戚王升的叙述所记载的情形,则更为凄惨:临终前,母子见面本欲有话说,但王氏察觉到屋外有人,低声提醒道:“郑家有人在此”。于是直到咽气而死,母子俩默默相对痛哭,不敢说话。郑贵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氏气绝,才允许太子给母亲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