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廖耀湘在中日八年抗战中战绩卓越,去世后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作者:廖耀湘

 

专修过机械化作战的廖耀湘运用炮兵协同作战,取得显著战绩

1946年1月,廖耀湘率新6军于秦皇岛登陆,进入东北。廖耀湘进东北之初,和民主联军的交战中占取上风,连续攻占盘山、台安、辽中; 1946年3月,打通辽阳、鞍山与沈阳到营口的交通线, 并攻入长春。“四平之战”是国、共两党在东北早期争夺的关键,此役让林彪耿耿于怀。
1946年5月15日,廖耀湘的新六军22师65团进攻威远堡。除了第一次试探性的冲锋外,第65团所有攻击都是一次成功。在这次战斗中,专修过机械化作战的廖耀湘运用炮步协同配合作战,其先命令集中火炮猛攻,限令攻击部队在炮火停止后5—10分钟内冲入守军阵地,不给敌人任何喘息机会,威远堡被廖耀湘的部队攻占,林彪开始部署撤退。在撤离四平时,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杜聿明由此了解到民主联军已经实力大损,指挥军队一路猛追,直到把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廖此次又大出了风头,被任命为国民党最精锐的第9兵团司令,下辖5个军,其中新1军和新6军是五大王牌之二。


廖耀湘最终因在文革批斗中情绪激动,突发心脏病而死

被俘虏的廖,死活不愿意和常胜将军韩先楚握手。进了战犯管理所,廖耀湘还非常自负,常说自己的失败是非战之过,是上面举棋不定,一再贻误战机。1961年廖耀湘被特赦;1968年,“文革”正席卷神州,在一次批斗中情绪激动,突然心脏病发作,一代抗日名将,就这样撒手人寰。
周恩来闻知此事,指示秘书前往政协了解有关情况,但政协大院贴满了大字报和标语,根本无人上班。廖耀湘的家人只得将丧事从简。
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组织追悼,将廖耀湘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开肯定了廖耀湘在八年抗战中建树的历史功绩,令其遗孀黄伯溶女士(辛亥元勋黄兴侄女儿黄葵舫的女儿)和儿子廖定一等亲属好友颇感欣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是梦楠可有人记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廖耀湘(1906年05月—1968年12月),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于1968年12月2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中文名
廖耀湘
外文名
Liao Yaoxiang
别    名
建楚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清朝宝庆府邵阳县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
出生日期
1906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
1968年12月2日
职    业
军人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第六期,圣西尔军校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参加昆仑关会战 
参加缅北反攻战 
参加雪峰山战役 
参加南京保卫战 
参加辽西大会战
党    派
中国国民党
正式军衔
陆军少将
战时军衔
陆军中将
最高职务
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第九兵团司令
参与主要战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