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耀湘
廖耀湘在昆仑关战役中与日军硬碰硬的交战威名远扬
南京脱险后,廖耀湘赶到当时的国府行政中枢武汉。1938年初,国民政府成立了第一支机械化师第200师,这支部队是当时国军装备最好的,专门在法国进修机械化作战的廖耀湘任少将参谋长。1938年9月,第200师扩编为新11军,廖耀湘转任22师副师长。
1939年11月,昆仑关战役打响,这是一次中日两支钢铁部队硬碰硬的交战,当时第22师划归新5军,军长杜聿明,第22师师长邱清泉,包括廖耀湘在内,都在这场战役中威名远扬。
1939年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昆仑关位于广西境内,距南宁七十华里,周围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直指滇、黔,威胁陪都重庆的安全。统帅部要求将昆仑关夺回来。同年12月18日,新5军在其他友军的配合下,向昆仑关猛攻,驻守昆仑关的是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号称“钢军”。进攻的国军为第200师和第22师两支机械化部队,此役廖耀湘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冲锋,共击毙日军4000余人,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战后从阵地搜索出他的日记本,中村正雄如此记载:“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强的军队。”剧作家田汉事后采访了廖耀湘,将其比喻成北宋名将狄青。
昆仑关战役后廖耀湘升任第22师师长。
军长杜聿明为采取廖耀湘的建议坚持进野人山,人员损失惨重
1942年3月,廖耀湘率第22师远征缅甸,配合盟军对日军作战,但战局出现了逆转,英国人决定放弃缅甸,新5军西渡怒江,接应第200师从同古撤退,一场血战后,回国的路已经被日军第56师团堵住,廖耀湘建议军长杜聿明冲击防线,杜没有采纳,命令部队进入野人山。进山后第22师尚有7000余人,在野人山中损失一半以上,四个团长都死在野人山突围的途中。最后,杜聿明率军部回国,廖耀湘则带领3000余人撤退到印度。第22师和先一步达到印度的孙立人的第38师组成新1军,军长郑洞国。第22师在印度兰姆迦整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