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日军因战胜俄国军队被称为“钢军”,然而却碰到了廖耀湘带领的比俄国军队还要顽强的军队

作者:廖耀湘

 

廖耀湘在昆仑关战役中与日军硬碰硬的交战威名远扬

南京脱险后,廖耀湘赶到当时的国府行政中枢武汉。1938年初,国民政府成立了第一支机械化师第200师,这支部队是当时国军装备最好的,专门在法国进修机械化作战的廖耀湘任少将参谋长。1938年9月,第200师扩编为新11军,廖耀湘转任22师副师长。
1939年11月,昆仑关战役打响,这是一次中日两支钢铁部队硬碰硬的交战,当时第22师划归新5军,军长杜聿明,第22师师长邱清泉,包括廖耀湘在内,都在这场战役中威名远扬。
1939年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昆仑关位于广西境内,距南宁七十华里,周围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直指滇、黔,威胁陪都重庆的安全。统帅部要求将昆仑关夺回来。同年12月18日,新5军在其他友军的配合下,向昆仑关猛攻,驻守昆仑关的是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号称“钢军”。进攻的国军为第200师和第22师两支机械化部队,此役廖耀湘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冲锋,共击毙日军4000余人,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战后从阵地搜索出他的日记本,中村正雄如此记载:“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军队更强的军队。”剧作家田汉事后采访了廖耀湘,将其比喻成北宋名将狄青
昆仑关战役后廖耀湘升任第22师师长。


军长杜聿明为采取廖耀湘的建议坚持进野人山,人员损失惨重

1942年3月,廖耀湘率第22师远征缅甸,配合盟军对日军作战,但战局出现了逆转,英国人决定放弃缅甸,新5军西渡怒江,接应第200师从同古撤退,一场血战后,回国的路已经被日军第56师团堵住,廖耀湘建议军长杜聿明冲击防线,杜没有采纳,命令部队进入野人山。进山后第22师尚有7000余人,在野人山中损失一半以上,四个团长都死在野人山突围的途中。最后,杜聿明率军部回国,廖耀湘则带领3000余人撤退到印度。第22师和先一步达到印度的孙立人的第38师组成新1军,军长郑洞国。第22师在印度兰姆迦整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微笑德背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廖耀湘(1906年05月—1968年12月),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廖耀湘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于1968年12月2日在批斗会上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中文名
廖耀湘
外文名
Liao Yaoxiang
别    名
建楚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清朝宝庆府邵阳县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
出生日期
1906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
1968年12月2日
职    业
军人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第六期,圣西尔军校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参加昆仑关会战 
参加缅北反攻战 
参加雪峰山战役 
参加南京保卫战 
参加辽西大会战
党    派
中国国民党
正式军衔
陆军少将
战时军衔
陆军中将
最高职务
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第九兵团司令
参与主要战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