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磊
红军与桂军相遇双方展开激战,最终红军逃脱
1929年12月,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重新统治广西,成立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部,受白崇禧邀请,廖磊于1930年初回广西,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后历任第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第七军副军长兼二十一师师长、第七军军长等职。曾参加中原大战,两次率部围攻东兰、凤山革命根据地,参与谋划缉拿韦拔群,1933年春又指挥镇压桂北瑶民武装起义。1934年参加对长征红军的堵截。
1934年8月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领导下,奉命退出湘赣苏区,向西进行战略转移,经湘南、广西进入贵州。湘黔桂三省经过协商,决定由廖磊率桂军4个团,由李觉率湘军7个团入黔“助剿”,三省军队统由廖磊指挥。廖磊将所率桂军分成两部,19师57团、24师70团由他亲自率领,24师72团、独立团、71团所属陈与参营由24师师长覃联芳率领。
9月26日凌晨3时,红六军团在大广坳,与桂军覃联芳部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十二、五十四团后路被截断。经数小时厮杀,红五十二团从大广坳西侧大山突围。红五十四团撤出稍缓,再次遭到包围,最后除一部分突围追上主力部队外,团长赵雄和两个营长等145人牺牲,团政委、营长以及众多战士负伤。战后,五十四团暂时撤销建制,分别编人第四十九、第五十一、第五十二及第五十三团。战斗结束,廖磊率张(光玮)、李(瑞金)两团赶到,闻红军走脱,深悔来迟,失去歼敌良机。
红六军团从大广坳脱险后,在湘黔桂三省军队的包围圈中不断机动,于10月1日重创黔军,获得了主动,进入瓮安县境,准备渡过乌江。
红军未能击破甘溪桂军,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的包围
当红六军团于10月4日进到乌江江畔的猴场(今草塘)时,接到军委电报:“桂敌现向南开动,红三军部队已占印江。六军团应速向江口前进,无论如何你们不得再向西移。”于是红六军团放弃西渡乌江的计划,于5日掉头向东北前进,准备经石阡附近进入江口地区,与红三军(贺龙部)取得联络。
然而,军委的情报是错误的,桂军并没有南撤。实际情况是,国民党军判断:乌江有黔军凭险扼守,红军难以西渡,必经余庆、石阡去印江与红三军会合,只要可靠地封锁石(阡)、镇(远)大道,就很有可能在这一地区围歼红六军团。于是廖磊等国民党军指挥官在镇远紧急会商,决定由黔军5个团严密防守乌江;以桂军第24师覃联芳部(72团、独立团、陈与参营)、湘军补充第一总队及黔军4个团沿施秉、余庆一线展开,由南向北压迫红军;湘军第55旅、独32旅、谢明强团、桂军廖磊部(70团、57团)从北面封锁前往印江的道路。
10月7日,红六军团按照红十七师、军团部、红十八师顺序东进,准备到石阡西南的甘溪一带休息,然后利用夜晚越过石、镇大道。7日拂晓,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的红六军团先头部队进至甘溪。10时,红六军团前头部队俘获桂军19师57团的两个侦察员,得知桂军的两个团已接近甘溪。红五十一团前卫营在周球保营长指挥下,不待命令,抢先行动,将部队沿甘溪街头展开。但是,负责指挥前卫行动的军团指挥员,却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桂军发现红军后,立即在距甘溪街百米处的(位于镇北)小河南岸石堤后边展开,并迅速抢占离甘溪镇半里路程的白虎山、群宝山。12时左右,桂军抢占了甘溪东北的白虎山和群宝山一线高地,居高临下向红军发起猛烈进攻。红五十一团发现敌情之后,立即在甘溪镇北头展开部队,就地抵抗,并派出部分兵力抢占甘溪镇南面的青龙嘴高地。刚进入甘溪西街的四十九团的一个营就地抗击桂军。第五十团也从行进间展开,抢占了羊东坳及其附近高地,以猛烈的火力突击桂军,支援第五十一团和第四十九团的战斗。
在甘溪与红军遭遇的是桂系第7军军长廖磊亲自率领的两个团(很多资料认为是周祖晃的19师,可能是因为被俘虏的桂军侦察员属于19师57团,但桂军军官的回忆都是廖磊带领的两个团),分别是24师70团(团长汪玉珊因贪生怕死被撤职,由营长李瑞金暂代)、19师57团(团长张光玮)。桂军19师57团首先与红军接触,双方展开激战。24师70团代团长李瑞金率该团跑步前进,参加战斗。桂军70团以第3营由右翼高地包抄,协助71团的正面进攻,争夺甘溪背后高地,双方在镇东北、镇东方向激战。桂军70团副团长黄炳钿,乘红军与71团及第3营交锋之机,率领70团第1、2营,利用镇北的河沟凹地隐蔽向甘溪西街接近,向红军翼侧发起攻击,又沿着下水道的暗沟,向南偷偷地摸进甘溪镇中心,从暗沟中向外射击,袭占了红四十九团一个营在甘溪西街的阵地,切断了红五十一团与主力部队的联系,并进一步与红军争夺甘溪镇南面的青龙嘴高地。桂军又以主力分两路向西边的龙骨吨和泥东坳迂回,企图打入红军纵深,抄袭红军指挥部,遭红53团阻击。
红军部队因仓促应战,被截为三段,首尾不能相顾,先头部队陷入桂军包围。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青龙嘴高地附近的红五十一团和红四十九团的两个团部及机枪连等四百余人冲出包围,由甘溪东南的杜脑山高地向石阡以南大地方转移。防守甘溪的红五十一团和红四十九团,在桂军的包围和猛烈攻击下,浴血奋战,打退了桂军的多次进攻,为主力部队争取了时间,但自身损失很大,仅红五十一团第三营(前卫营)伤亡即达两百余人。
军团领导由于不清楚前方情况,迟迟不能定下决心,当发现敌人逼近主力纵队时,才仓促派出红军学校占领龙骨吨和老车土等高地抗击敌人。军团领导认为,红军从战斗发起就处于被动地位,继续打下去也无取胜把握,决定退出战斗向南转移。遂指挥部队向甘溪东南的大地方转移。军团主力部队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下,在大土村以南深山密林中披荆斩棘,开拓通路,摆脱了桂军的追击到达了大地方。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五十团退路被切断,与主力失去了联络。廖磊率部紧追不舍,红军直到10日才设法甩掉尾追桂军。
红六军团由于未能击破甘溪桂军,从而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约二十个团的包围之中。军团在石阡、施秉、余庆、镇远四县边境的崇山峻岭中与敌周旋数日,终于分三部先后于15、23、24日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主力会合。
甘溪一仗,红六军团损失大半,最后陆陆续续归队和红三军会师的官兵不足3000人。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曾无限感慨地说:“甘溪战斗,一经忆起,心胆为之震惊,精神为之振奋。”
甘溪之战结束后,廖磊又奉命率部赶回广西,参加对中央红军的堵截。12月初,中央红军过湘江后,廖磊率桂系第七军在红军南面并行追击,不断向北侧击红军,防止红军南下广西腹地。12月8日、9日,廖磊率第七军抢先占领广西龙胜县城,在县城东北方向与红三军团发生激战,并以一部从县城北进,挡住了中央红军的西进通道,阻止红军向西进入广西三江县,红军被迫掉头向北进入湖南通道县,并由通道县向西,进入贵州境内。
之后,廖磊又率军进占贵州都匀,暗中支持贵州军阀王家烈,暗示王家烈向桂军靠拢。但王家烈在中央红军的打击及蒋介石的权谋玩弄之下,最终被迫交出军权,调往南京出任中央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蒋桂在贵州的斗法,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