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贺衷寒像董必武讲述了自己和通讯社的遭遇,转而投身黄埔军校

作者:贺衷寒

 

贺衷寒的通讯社被警察厅查封,无奈之下前去访问董必武

贺衷寒自长沙流落到武汉,当了一件旧棉袄,到各报社和师友处走动一番,借了一些债,在最繁华的黄波街附近,租了一间廉价屋,撑起了“先锋通讯社”的门面。时间不长,“先锋通讯社”即被警察厅查封,法庭几乎每天都传讯他。他债台高筑。一天,他回到租屋,觉得寒气逼人,随手抓起几张报纸揉成一团,点着了火,放在火盆里,驱除寒气。想到自己屡屡碰壁,壮志难酬,不禁潸然泪下。在泪眼中,他看到一篇标题字很大的关于董必武引导青年的文章,这文章是他去年年底采写的。“哎哟!”他拍拍脑袋,自言自语道,“我怎么将德高望重的董必武先生给忘了呢?何不去找找他碰碰运气!”一阵冲动,驱使他立即出门,夜访董必武。
凭记忆,七拐八弯,贺衷寒总算摸到了董必武的住处。
听到敲门声,董必武打开门一看,站在门外的竟是贺衷寒,操着双手,身子瑟缩着,面颊冻得通红通红的,便怜惜而又热情地说:“快请进屋!快请进屋!”
董必武给贺衷寒泡了一杯热茶,贺衷寒顿觉三春之暖,便声泪俱下,历数了自己和通讯社被查封的遭遇。
董必武感叹道:“一个青年学子创办通讯社的确不易。革命是需要文武两条战线的,但笔杆子只能唤起民众,说它能横扫千军,那是一种夸张的浪漫的说法,俗语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要打倒军阀,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还要靠军队,要靠武装。你去苏俄考察,俄国十月革命就是无产阶级武装革命。我们中国的辛亥革命不也是武装起义吗?光用笔杆子写文章,把满清王朝骂得一塌糊涂,批得体无完肤,皇帝老儿也决不会自动退位去当个百姓的!”
“先生所言极是,但我目前究竟该如何办呢?”贺衷寒恳切地问道。

 

贺衷寒听取董必武的建议,去报考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不仅需要文化运动、工人运动,尚须军人运动。中山先生提出‘以俄为师’,现在在广州大本营黄埔岛上创办陆军军官学校,正在招收新生,你是个有为青年,何不去投考呢?”
“我的志向、长处在文,先生,你能不能介绍我去大本营的宣传部门觅一差事?”贺衷寒显得有点无奈,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这个要求。“现在广州已聚集了许多像你这样的热血青年。可以预料,这所军校在不久的时间内,必将造就出一批精英。”
“可我对军事一窍不通。”
“凡事皆学而知之,哪有生而知之?何况军校课程设计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凭你的基础,大可不必担心学业。”
“能否免考入学?”
“我可以把你的情况介绍给廖仲恺。”
“那就太好了!”贺衷寒转忧为喜。
董必武一挥而就写好一封信,交给贺衷寒,嘱咐道:“你直接到军校筹备处找廖仲恺或者邓演达。”
贺衷寒接过信似有难言之隐。董必武望望一向心高气傲的贺衷寒,“先生还有何话要说?”“我,我……”一向有铁嘴之称的贺衷寒却语塞了,且声音低微、颤抖。
董必武心里一下子有数了,便进内室,不一会手捧10块光洋走出来:“先生,这是给你的盘缠,你明天就启程,早些到穗,以防夜长梦多!”
对董必武的热情推荐又慷慨解囊资助,贺衷寒着实感动不已,顿时热泪盈眶,哽噎着说:“董先生,大恩不言谢,我这就收拾启程,三日后必到广州!”
贺衷寒手持董必武的亲笔介绍信一到广州便去拜访廖仲恺,廖仲恺安排贺衷寒参加广州复试,择优录取。贺衷寒以优异成绩被黄埔军校录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ァ心碎了一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贺衷寒(1900-1972年),湖南岳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与蒋先云、陈赓并称黄埔三杰,曾筹组孙文主义学会并担任黄埔同学会书记长,后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中将处长,长期主掌国民政府情报系统,被称为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抗战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政治部秘书长,1950年于台湾接任交通部长,1954年辞职,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1961年后,任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行政院政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去世。五四运动时,加入董必武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中国劳工代表参加苏联召开的东方民族会议。

中文名
贺衷寒
外文名
He Zhonghan
别    名
字君山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省岳阳鹿角镇
出生日期
1900年1月5日
逝世日期
1972年5月9日
职    业
国民党交通部部长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
信    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黄埔三杰”之一 
长期主掌国民政府情治系统 
“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
代表作品
《中国之病根》、《改组派之检讨》、《交通管理要义》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