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廷锴
蔡延锴认清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从此开始坚持反蒋活动
1946年,蔡廷锴从香港到南京,与住在梅园新村的周恩来见面。一番恳谈,使蔡廷锴顿开茅塞。了解了,认清了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从而坚定了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决心,回香港后,他投身于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政治斗争中。3月12日,蔡廷锴等在广州李章达的住所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4月14日,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公推李济深为主席,实际由蔡廷锴代理,推举李济深、蔡廷锴、李章达、张文、李民欣、秦元邦、陈此生、谭冬青、司马文森、叶少泉、余勉群为常务理事,并发表《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宣言》,宣布民促忠诚于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要求国民党根据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精神,自动结束党治,建立联合政府。7月15日,蔡廷锴发表呼吁和平的谈话。蔡廷锴领导的“民促”是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的早期组织之一,在广西、广东一带开展活动,并出版《现代》月刊,在香港《华商报》发表其政治主张。民促的进步活动,遭到国民党统治集团的迫害,《现代》月刊被封闭,蔡廷锴、李章达被迫离开广州,民促不得不转入地下,总部迁往香港,继续坚持反蒋民主活动。
民促与民联联合,蔡延锴会见了周恩来,坚定了决心
1947年秋,民促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及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的代表,在香港举行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代表会议,决定联合,但继续保持民促组织的活动。1948年1月,蔡廷锴与李济深等人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兼财政部部长。
9月12日,蔡廷锴作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的首席代表,应邀和沈钧儒、谭平山等民主党派领导人从香港启程,经过半个月的长途旅行,于9月29日到达哈尔滨,受到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热情接待。刚一安顿下来,蔡廷锴、谭平山等就致电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表示“愿竭所能,借效绵薄,今后一切,期待明教”。10月3日,毛泽东等复电,“诸先生平安抵哈,极为欣慰……准备明年适当时机举行政治协商会议”。10月21日,高岗、李富春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与蔡廷锴、王绍鏊、高崇民、朱学范等人举行第一次座谈会。蔡廷锴对于新政协诸问题均表示同意中共中央的主张,并希望将出席新政协的各单位尽快组成。在东北,蔡廷锴除了写信向香港家人报平安外,还要儿子蔡绍昌把罗定县老家封存多年的一大批武器送给在当地活动的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
1946年4月,蔡廷锴与李济深、何香凝等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被公推库主席。10月,从香港来到南京,会见周恩来。此后,更坚定了与人民站在一起的决心。同年,写成《蔡廷锴自传》书稿。1947年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蔡廷锴被选为中央常委兼财政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