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国民政府不抵抗日军,蔡延锴坚决不与日军妥协,作战到底

作者:蔡廷锴

 

国名党同意日方要求撤离上海,蔡延锴坚决不同意,与日军作战到底
1931年11月,十九路军奉命调防京沪沿线担负警卫。次年1月下旬,日军图谋侵占上海,要十九路军后撤15公里。国民党当局拟同意日方的要求,并派军政部长何应钦理沪向蔡廷锴转达。蔡当即表示拒绝。他反复申明:上海是中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连队,有权保卫上海。如果日军胆敢来犯,我军决心迎头痛击。1月28日,日本侵略军悍然进攻上海。蔡廷锴下令反击,并同获蒋光鼐和戴戟联名通电全国,表示“尺地寸草,不能放弃”的决心。不久,又赋诗一首表明意志:“戎马倥偬到此间,身心劳瘁任艰难,家书两载叮咛寄,不扫倭寇誓不还”。
当时,十九路军与随后到达的第五军只有4万余人,以轻武器为主。蔡廷锴率十九路军,与装备有飞机、军舰、坦克的六七万日本侵略军血战33天,迫使日军四度易帅,死伤万余人,也无法攻占上海。蔡廷锴从此深得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战后获南京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南京国民政府与日军停战围剿红军,蔡延锴积极喜欢穿抗日救国的理念
1932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议》,把十九路军调到福建“围剿”工农红军。8月,蔡升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12月底,任福建绥靖公署主任。在“围剿”红军的战斗中,蔡部屡遭惨败。蔡廷锴、蒋光鼐为十九路前途起见,多次主动和联系,最后与红军达成停战协议。
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蔡任中央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仅两个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蔡廷锴出洋游历。所到之处,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控诉日本侵华罪行,抨击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深受海外华侨和外国友人的欢迎。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五更天的星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蔡廷锴(1892—1968年),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行伍出身,由士兵一步一个脚印升为19路军上将总司令,凭的就是过人的战功,最出名的就是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使得世界上知道在东北不抵抗之后,中国还是有一批能打和热血的军人。后参与领导福建事变,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红军签订了《反蒋抗日的初步协定》,1934年1月因内部瓦解而失败。抗日中一度复出,因无兵而没有大的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文名
蔡廷锴
外文名
Tsai Tingkai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罗定
出生日期
1892年4月15日
逝世日期
1968年4月25日
职    业
军人
毕业院校
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
主要成就
带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故    居
罗定市罗镜镇蔡廷锴故居
军    衔
民国陆军上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