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善无畏的生平简介,以及主要成就,唐代密宗胎藏界的传入者

作者:善无畏

 

善无畏出生于东印度乌荼国,十三岁登王位,镇压兄弟内乱后大赦其兄,并让出王位,毅然出家学道

善无畏 (公元637 - 735年),梵名Śubhakara-simha,出生于东印度乌荼国,也就是现在的 Orissa,刹帝利种姓。 为释尊的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十三岁登王位,施行仁政,深得军民爱戴,后因诸兄嫉妒其能而引起内乱。善无畏勇猛镇暴,曾被流箭所伤,但仍大赦其兄,并让出王位。因感悟世间无常,乃毅然出家学道。

退位后,善无畏到印度南方海滨参学,修"法华三昧",并游历诸国,修行禅观。之后又到中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礼昙无德 Dharmaguptaka (又译为达摩鞠多,有说即是龙智) 为师,专研三藏教理及密教奥义,得受密法灌顶,被尊为"三藏阿阇黎"。

善无畏的成就,以八十高龄抵达中国长安,致力于翻译密教经典,译出《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为密教传至中国的先河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善无畏以八十高龄抵达中国长安,玄宗礼之为国师,奉诏住兴福寺南塔院,后移西明寺。翌年,奉诏于菩提寺译经,译出《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此后,致力于翻译密教经典,为密教传至中国的先河,与后来的金刚智、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共同奠定中国密教的基础。

密教的根本经典《大日经》,又名《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共七卷,由善无畏口译,一行记录而成。其后又由一行编纂,加以注释,撰成《大日经疏》二十卷。此外,尚译有《苏婆呼童子经》、《苏悉地羯啰经》各三卷。

善无畏于开元二十年上表奏请返回印度,但未得准许。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示寂,世寿九十九,法腊八十,葬于龙门西山广纪寺。付法弟子有宝思、一行、玄超、义林、智严、喜无畏、不可思议(新罗僧)、道慈(日僧)等。

自唐武宗废佛后,密宗在中国也随之衰微,只有善无畏所传的"胎藏部密法",由不空传惠果,再传日本空海,和金刚智所传的"金刚部密法"相并传习,直到今日仍流传于日本。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卑微的承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善无畏(公元637~735年)唐代高僧。中印度摩伽陀国人。甘露王的后裔,十三岁继承焉荼国王位,后出家,向达磨掬多学习密法。玄宗开元四年到长安。先住兴福寺,后住西明寺。为唐代密宗胎藏界的传入者,与金刚智、不空合称开元三大士。译有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苏悉地羯经三卷等重要密续典籍。或称为输波迦罗。

中文名
善无畏
外文名
Śubhakara-simha
国    籍
印度摩伽陀国
出生地
东印度乌荼国
出生日期
公元637
逝世日期
公元735
职    业
唐代高僧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