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荆浩完成了著名的山水画论《笔法记》,被尊称为古代山水画宗师

作者:荆浩

 

荆浩创造了不朽的名画《匡庐图》,他的弟子关仝山水画的成就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笔法记》之谜
古代著名画家荆浩,晚唐五代时隐居于太行洪谷,悉心山水画艺术,创作了不朽的传世名画《匡庐图》,完成了著名的山水画论《笔法记》与《画山水赋》(又名《山水诀》);其弟子关仝的山水画成就,更是青胜于蓝之誉,史称“荆关山水”,标志了古代山水画体的完全独立与艺术成熟,荆浩因此被尊称为古代山水画宗师。然而,荆浩隐居作画之太行洪谷,到底位于何处,其里籍又在何方,自北宋以来,说法不一,至今无人系通清理辩证,使之成为古代绘画史上一个千年悬案。

荆浩作画在太行洪谷,洪谷山位于太行山深处的一峡谷中,到处怪石。
其实,荆浩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就位于山西沁水中条山主峰历山东北麓之寺沟河谷,《沁水县志》、《泽州府志》、《山西通志》等,都有明确记载;沁水历山地区,又可以找到荆浩《笔法记》中所记几个地名;沁水历山地区民间,又保存有荆浩学画的传说。文献记载,地名落实,民间传说,三个方面的证据,足可论定荆浩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就位于山西沁水境内历山之下。
《沁水县志》、《泽州府志》、《山西通志》皆明确具体地记载,荆浩隐居作画的太行洪谷,位于山西沁水境内。荆浩《笔法记》又记:
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钲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明年春,来于石鼓岩间,遇一叟。因问具以其来所由而答之。叟嗟异久之,曰:“愿子勤之,可忘笔墨而得真景。”吾之所居,即石鼓岩间,所字,即石鼓岩子也。
荆浩记洪谷山水环境:位于太行深处一峡谷中,有数亩之田,且有神钲山、大岩扉、石鼓岩等地名景观。峡谷中有山溪,两岸峭壁对立如门户,到处怪石,满山松柏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非得已”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荆浩简介

荆浩(约850-?年),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中文名
荆浩
别    名
洪谷子
出生地
沁水,一说济源
出生日期
唐末约850年
逝世日期
五代后唐
职    业
画家
主要成就
山水画
代表作品
《匡庐图》《雪景山水图》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