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大中祥符初年,王钦若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封禅泰山讨好真宗

作者:王钦若

 

王钦若投机取巧,喜欢把他人的功劳抢过来自己出风头
邀他人之功为已功。王钦若为太常丞、判三司(盐铁、度支、户部)理欠凭由司时,度支判官毋滨古有次对他说:“全国老百姓因逃亡拖欠下的钱粮,自五代起到如今,虽政府一直在催缴,但始终上缴不了,因老百姓实在是太贫困了,负担不起。我将疏请皇上,将这笔钱粮减免。”王一听,认为这是桩邀功请赏的好买卖,连夜命人核算好这笔拖欠钱粮的总数和减免成数,第二日,即以他个人名义抢先疏奏真宗。真宗一见这奏疏大惊,找来王问:“这件事难道先帝不知道吗?”王从容诡称:“先帝本来就知道的,只是他有意把它留给陛下来处理,以收人心。”真宗听了大喜,即日下令减免钱粮一千多万担,并释放囚犯三千余人。从此,真宗对王更器重,召为翰林学士。后调西川安抚使还朝,又授左谏议大夫、参加知政事(副宰相)。


王钦若善于迎合帝意,他知道真宗迷信,便献上《天书再降祥瑞图》
大搞荒诞无稽的迷信活动。有一次,真宗曾梦见神人对他说:“(吾)赐(汝)天书于泰山。”真宗是迷信道教的,信以为真,并将这事暗中告诉了王钦若。后大中祥符初年王为泰山封禅经度制置使兼判兖州时,为了迎合帝意,伪造天书,即所谓《天书再降祥瑞图》,通过朝廷中官,奉献真宗。
且事前部署周详,八方缝合,捏造情节,说是某年六月甲子日,有木工董祚于泰山醴泉亭之北见有一方黄绢飘摇草上,走近一看,除上有御名“真宗”二字外,其他字都不能识,便拾来请钦若过目。钦若细看,乃知是《天书再降祥瑞图》,便盥手威仪迎奉至社首,然后又跪授中官,驰奉皇上。同时他还说,他来到泰山任职后,曾两次梦见神人,要求增建庙庭。
王钦若把他编的这一套鬼话一说,真宗信以为真,既封禅泰山,在泰山上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而王钦若也因此大捞一把,命他为天书仪卫副使,迁吏部尚书(因前与寇准不和,已罢参知政事,为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次年,又升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沉沦你眼眸╮”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北宋初期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势力代表。进士甲科及第,之后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丞、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要职。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南下,时任参知政事的王钦若主张南迁国都,与宰相寇准对立。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大中祥符五年,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出任左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以太子太保衔出判杭州。宋仁宗即位,改秘书监,起为太常卿、知濠州,以刑部尚书知江宁府,复拜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二度为相,时人称为“瘿相”。天圣三年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因主导编纂《册府元龟》而知名。

本    名
王钦若
别    称
王定国,王文穆
字    号
字定国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临江军新喻
出生时间
962年
去世时间
1025年
主要作品
《册府元龟》
主要成就
编撰《册府元龟》
官    职
司空、门下侍郎等职
封    爵
冀国公
追    赠
太师、中书令
谥    号
文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