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夏竦为韩琦脱罪,知人善任保荐范仲淹,具有经国济民的才干

作者:夏竦

 

夏竦好水川宋军失利,言责不在韩琦

宋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西夏国主元昊领兵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同年四月,诏夏竦为宣徽南院使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判永兴军,韩琦、范仲淹为副使。新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命部将任福统军迎击元昊的西夏军。

韩琦在任福出发前交待得一清二楚:自怀远城经得胜寨(今宁夏西吉东南)直趋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西北),出敌之后对西夏军发动攻击。各堡垒相距才四十里,道路便利,辎重在近,审时度势,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出敌后据险设伏,敌退回时进行攻击。“及行,诫之至再。又移檄申约,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任福不听命令,在好水川与西夏军交战,元昊佯败,诱任福军入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陷入元昊所设的包围圈中,在羊牧隆城(今西吉东南)附近,全歼宋军,任福战死,西夏军也伤亡惨重,史称好水川之战。好水川之战宋军失利之后,追究责任,韩琦先上书自劾。夏竦派人收拾宋军尸体,在任福的衣装中得到韩琦嘱诫诸将的公文,上表称好水川之役失败责任不在韩琦,“犹夺一官,知秦州,寻复之”。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卷第十二的“夏英公好处”中写道“英公此事贤矣,而后来士大夫未必知也,予是以表出之。”

夏竦知人善任,保荐范仲淹任副使

夏竦知人善任,能任用人才。范仲淹不得志时,夏竦见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时,保荐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与韩琦成为他的左右手。范仲淹给夏竦写了封《谢夏太尉启》,启中说:“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

夏竦好学勤读,以指画肤

夏竦好学勤读,他担任宋军高官期间,战事、军务繁忙,也没有停止过看书习字,就寝等休息间隙时间,还用手指在身上比划研究古文奇字。庆历四年(1044年),夏竦在郭忠恕《汗简》的基础上,编著了古文字的字汇《古文四声韵》一书,按韵编排,是现代人研究战国文字的重要参考资料。宋神宗时宰相王珪在《夏文庄公竦神道碑》中写道:“祥符中,郡国多献古鼎、钟、盘、敦之器,而其上多科斗文字”,人多不识,“公乃学为古文奇字,至偃卧以指画侵肤,其勤若此。”

夏竦有文武才,政事、文学都有建树,是一代名臣、学士,其功绩是主要的。宋人杂记、笔录中记夏竦事迹时,对夏竦多尊称为夏英公、夏郑公、夏文庄、宰相夏公等。

夏竦死后,宰相作《宣徽太尉郑公挽词》以表哀悼

夏竦薨后,当时任宰相的宋庠写了二首《宣徽太尉郑公挽词》以表哀悼。挽词中宋庠对夏竦的才学、功绩作了很高的评价,对夏竦之死感到很悲痛,并慨叹夏竦没有做宰相以施展他经国济民的才干。

(湖北省黄梅县人、江西省德安县水务局、德安县水土保持办主任工程师夏卫兵,依据宋神宗时宰相王珪的《夏文庄公竦神道碑》、南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元脱脱等的《宋史·列传第四十二(王钦若 林特附 丁谓 夏竦 子安期)》、清纪昀等的《续资治通鉴》、周銮书等《江西历代名人传》中黄长椿的“夏竦”、1991年《德安县志》、秘书堂《夏氏宗谱·文庄公年谱》等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样倔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夏竦简介

夏竦,字子乔,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中文名
夏竦
出生日期
公元985年
逝世日期
1051年
代表作品
《文庄集》
籍    贯
江州德安(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
性    别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