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王韶的生平之四,熙宁七年围魏救赵解围河州,和王安石日渐矛盾

作者:王韶

 

熙宁七年河州被羌军包围,王韶出其不意挥师直扑定羌城,解了河州之围

熙宁七年(1074年),回京入朝,又加封资政殿学士,赐府第崇仁坊。

王韶返回到达兴平时,听说景思立败于踏白城,羌军包围了河州,于是他又日夜兼程赶至熙州。熙州正加紧设防,他命令撤防。又从熙州挑选了二万兵力,以解河州之围。召集各部将领讨论怎样解围,都认为要直赴河州。王韶说:“敌人之所以围城,是因为他们有外援。现在他们知道我们要去直接解救河州,一定会埋下伏兵等着我们。而且他们刚刚打了胜仗,士气高昂,因此不能直接与他们交锋,而应当出其不意,去攻打他们赖以依靠的外援,这就是所谓‘避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故王韶挥师直扑定羌城,攻破结河族,切断了西夏的交通。又进逼宁河,分兵几路进入南山。瞎征知道外援已绝,遂撤兵而去。

王韶返回熙州时又大败瞎征,因功被升任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

当初景思立兵败时,羌人之气焰又高涨起来,朝廷有的大臣议论要放弃熙河,宋神宗为之也寝食不安,多次诏令王韶须稳住,不要轻易出战。至此羌人大败,神宗欣喜万分。王韶返回熙州,指挥部队沿西山绕出踏白城后,焚烧羌人八千帐,瞎征投降,并被押送京城。拜王韶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学士之衔被授给未尝执政的人,即是从王韶开始的。因其功劳很大,宋神宗特授给他的兄弟及两个儿子官职,前前后后共赐给他八千匹绢。没过多久,召他入京,拜为枢密副使。

熙河虽然名义上是一个路,而实际上没有什么租赋收入,军粮的供给全都要依靠其他的道。转运判官马王咸找了一些官吏问其具体缘故,王韶于是很不满,想罢免马王咸,因王安石庇护马王咸,才未能如意,他也因此与王安石产生了矛盾。王韶多次以母亲年迈为由,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宋神宗即让王安石极力挽留他。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何必再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王韶简介

王韶(1030年—1081年8月1日),字子纯,号敷阳子,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县)人,北宋名将。
王韶足智多谋,富于韬略。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授新安主簿,迁建昌军司理参军。熙宁元年(1068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招抚羌族,孤立西夏”方略,为宋神宗所纳,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率军击溃羌人、西夏的军队,设置熙州,主导熙河之役,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累进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官至枢密副使,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戏称之“三奇副使”。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贬知洪州,迁知鄂州。元丰二年(1079年),拜观文殿学士、知洪州,封太原郡开国侯。元丰四年(1081年),王韶去世,年五十二,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襄敏。政和四年(1114年),追赠太尉、司空、燕国公。

本    名
王韶
别    称
王观文
字    号
字子纯 
号敷阳子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江州德安
出生时间
1030年2月28日
去世时间
1081年8月1日
主要作品
《平戎策》
主要成就
熙河开边,抵御西夏
官    职
观文殿学士、枢密副使等
爵    位
太原郡开国侯
谥    号
襄敏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