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韶
熙宁七年河州被羌军包围,王韶出其不意挥师直扑定羌城,解了河州之围
熙宁七年(1074年),回京入朝,又加封资政殿学士,赐府第崇仁坊。
王韶返回到达兴平时,听说景思立败于踏白城,羌军包围了河州,于是他又日夜兼程赶至熙州。熙州正加紧设防,他命令撤防。又从熙州挑选了二万兵力,以解河州之围。召集各部将领讨论怎样解围,都认为要直赴河州。王韶说:“敌人之所以围城,是因为他们有外援。现在他们知道我们要去直接解救河州,一定会埋下伏兵等着我们。而且他们刚刚打了胜仗,士气高昂,因此不能直接与他们交锋,而应当出其不意,去攻打他们赖以依靠的外援,这就是所谓‘避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故王韶挥师直扑定羌城,攻破结河族,切断了西夏的交通。又进逼宁河,分兵几路进入南山。瞎征知道外援已绝,遂撤兵而去。
王韶返回熙州时又大败瞎征,因功被升任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
当初景思立兵败时,羌人之气焰又高涨起来,朝廷有的大臣议论要放弃熙河,宋神宗为之也寝食不安,多次诏令王韶须稳住,不要轻易出战。至此羌人大败,神宗欣喜万分。王韶返回熙州,指挥部队沿西山绕出踏白城后,焚烧羌人八千帐,瞎征投降,并被押送京城。拜王韶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学士之衔被授给未尝执政的人,即是从王韶开始的。因其功劳很大,宋神宗特授给他的兄弟及两个儿子官职,前前后后共赐给他八千匹绢。没过多久,召他入京,拜为枢密副使。
熙河虽然名义上是一个路,而实际上没有什么租赋收入,军粮的供给全都要依靠其他的道。转运判官马王咸找了一些官吏问其具体缘故,王韶于是很不满,想罢免马王咸,因王安石庇护马王咸,才未能如意,他也因此与王安石产生了矛盾。王韶多次以母亲年迈为由,上书请求辞官回家,宋神宗即让王安石极力挽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