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宋神宗赵顼的生平之四,元丰改制,对官僚体制进行大力改革

作者:赵顼

 

赵顼为政时期冗官成灾,赵顼下决心进行改革,史称元丰改制,是对职官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

北宋中期冗官成灾,不但官僚机构十分庞大,官员急增,而且造成官职不符,大批官僚无所事事却身居要职;办事效率低下,得过且过之风盛行。这种官僚体制,当然既无益于朝政,更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因此,宋神宗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对官僚体制进行改革。

赵顼元丰改制首先对中央机构进行整改,其次统一了全国官员的薪金,然而因时代所限,终究无法彻底改革

首先对中央机构进行整改,使“台、省、守、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以制禄”。适当合并机构,裁减官员,使官员名实相符,有职有权。设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统管中央行政。中书省主管宣布皇帝命令,批复臣僚奏议,决定重要官员的任免,下设吏房等八房办事机构。门下省主管审议中书省所定事宜。尚书省是执行机关,设宰相,分六部,行使实际权力。但兵部只管保甲、民兵等事,实际兵权仍为皇帝和枢密院掌管。这样,宋初以来中央机构虚职多而实职少的弊端,得以扭转,原来“三省长官不预朝政,六曹不厘本务”的怪现象消除了。

其次,宋神宗统一了全国官员的薪金,原来只领薪金的虚官,改为相应的阶,以阶级领薪金,以便于对官员的考核和使用,使“卿士大夫涖官居职,知使责任,而不失宠禄之实”,发挥官员的积极性。

宋神宗的元丰改制,虽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没有也不可能进行彻底的机构体制改革,精简官员,因而他徒有良好的愿望,却不可能达到巩固改革成果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暗夜微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赵顼简介

宋神宗赵顼[xū](公元1048年5月25日―公元1085年4月1日),初名仲针,宋英宗赵曙长子,生母高皇后,北宋第六位皇帝。1064年(治平元年)。赵顼受封光国公,后进封淮阳郡王、颍王。1066年(治平三年)被立为皇太子。1067年(治平四年),赵顼即位。由于赵顼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赵顼在即位后立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1085年(元丰八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共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

本    名
赵顼
别    称
赵仲鍼、宋神宗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宋人(汉族)
出生地
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
出生时间
1048年5月25日
去世时间
1085年4月1日
主要成就
推行新政、主持改制;收复河湟
职    业
皇帝
谥    号
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庙    号
神宗
陵    墓
永裕陵
重要事件
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