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方腊起义遗址“方腊洞”的来历,以及在影视剧中方腊人物多次出现在剧中。

作者:方腊

 

方腊洞的来历,原名帮源洞,是方腊起义失败的避难场所,方腊洞三个字是郭沫若所写。
方腊起义遗址方腊洞: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叶家乡洞源里村西南2.5公里。原名帮源洞,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失败后避难之所。洞口朝南偏西7度。进深(除去底部二室)总长22.1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宽度0.7米。从洞口至9米处最狭,仅0.36米。至22.1米处分为两岔,往下垂直3米为第一室,长1.8米,宽0.9米。往南向下7.1米为第二室,长3.4米,宽2.3米。离洞口20米处竖有“方腊洞”一碑,是郭沫若于1964年题写。
北宋末年,统治者荒淫腐朽,民不聊生。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青溪(淳安)县万年(威坪)乡洞源里率众起义,义军迅速发展,连克六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宋徽宗派童贯镇压,义军由于战略失策和粮、弹缺乏,退守帮源。次年四月末,方腊及妻、子等人在帮源洞被俘,后英勇就义。
方腊起义的帮(洞)源村,群山巍峨,山石峥嵘,洞源溪自西北流向东南。方腊洞朝南偏西 7度,隔溪与百旗山、擂鼓台等起义遗址遥遥相望,为了纪念历史上这次农民起义,当地群众将帮源洞改名为“方腊洞”。洞前石碑上“方腊洞”三字系郭沫若所书。


方腊作为四大寇之一的方腊起义军的领袖,多次出现在影视剧中的人物。

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方腊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四大寇之一。(其他三大反贼分别是山东宋江、河北田虎、淮西王庆。)
影视剧中与武松的交战中,断去了武松的一条臂膀,经过一番苦战,为武松单臂所擒,演义了脍炙人口的“武松单臂擒方腊”,于小说中则为鲁智深所擒拿。姜鸿飞著近现代小说《水浒中传》共三十回,于1938年出版。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衍生小说(续书)之一。玄幻小说《天师之重生方腊传》中,方腊亦有出场。另在《水浒别传》之《方腊反》、《南水浒》、《南洞北泊》、《方腊反宋血战记》中,方腊均有出场。
影视形象

年份 电视剧/电影 饰演者
1998 《水浒传》 崔岱
2010 《新水浒传》 吴卓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安然等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方腊简介

方腊(1078-1121年),又名方十三,北宋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迁睦州青溪县万年镇(今浙江淳安威坪)碣村保正方有常家当佣工(一说方腊是漆园主,为睦州青溪县人)。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组织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被奉为“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帮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39名首领被俘。同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被处决,起义失败。

本    名
方腊
别    称
方十三
所处时代
宋徽宗宣和年间
民族族群
汉人
出生地
歙州(安徽歙县)一说睦州青溪县
出生时间
1078年
去世时间
1121年
主要成就
发动民变 建立政权
年    号
永乐
妻    子
邵氏
儿    子
方毫
称    号
圣公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